忆往昔销烟之壮举 固今朝拒毒之高墙
2025-07-09   作者:王慧洁 蔡荣敏 黄婧茗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一毒毁心,百法护民。从1839年虎门销烟的石灰池到当代禁毒前沿的电子监控网,禁毒事业始终关乎着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连日来,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普法援助实践队在福建农林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的指导、福建农林大学法学系老师林龙的带领下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第一篇章——“忆往昔销烟之壮举,固今朝拒毒之高墙”。以历史为镜、以法律为剑,在传承与创新中筑牢新时代防毒壁垒。

图片9.png

实践队在林则徐纪念馆前合照。徐健美供图

溯虎门忆林公之志 传薪火振禁毒之魂

7月3日上午,实践队队员赴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缅怀中国近代化先驱、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的历史功绩,感悟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

图片10.png

实践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严煊艺供图

实践队成员们透过泛黄的史料,触摸这位闽都赤子“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当鸦片让国人沦为“东亚病夫”,他以“壁立千仞”的刚正,在殖民列强的枪炮前竖起禁毒丰碑,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抵制毒品的坚定立场。

图片11.png

实践队在纪念馆内认真学习记录。郑伊晨供图

纪念馆内,大型群雕《虎门销烟》还原了1839年的壮阔场景:林则徐拂袖立于海滩,一箱箱鸦片在石灰池中化为青烟,那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向毒品亮出的利剑。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此刻正化作展厅里的字字箴言,激励着实践队队员们从“虎门销烟”的历史智慧中,汲取当代禁毒的精神动能。在毒品陈列区,深棕色的鸦片膏与色彩斑斓的“邮票毒品”形成残酷对比,实物展柜里的吸毒前后触目惊心的对比照,更让实践队队员们立志将“林公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识千毒辨伪装之面 持律典扬正气之风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聚集在会议室里系统学习毒品品类和禁毒法律知识。队员们了解到毒品种类繁多,伪装千变万化:看似普通的彩虹糖,实则是含有合成大麻素的毒饵;平平无奇的减肥胶囊,却是包裹着摇头丸的毒药;毫不起眼的电子烟,里面却灌满了大麻油……从罂粟蒴果中提取的鸦片曾让近代中国白银外流,而添加LSD的“邮票毒品”正以微克级剂量侵蚀青少年的神经,这些都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地意识到:毒品摧毁的不仅是肉体,更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图片12.png

实践队学习如何辨认毒品。徐健美供图

同时,实践队队员们围绕毒品犯罪量刑标准、社区戒毒康复机制展开热议,将梁启超先生“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思维。实践队队员徐健美在分享中感慨:“通过此次禁毒知识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法律的威严。只有自己了解毒品知识和相关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同时我也将继续向他人宣传禁毒知识,让更多人远离毒品危害,筑牢人们心中的禁毒墙。”

图片13.png

实践队交流学习。林瑜菲供图

销烟池的水波仍在荡漾,新时代的禁毒长城需要青春之砖。作为手握法律武器的“后浪”,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普法援助实践队队员们将持续用脚步丈量着禁毒事业的时空纵深,以“宣讲+表演”等趣味普法形式,化“林公精神”为具体实践,让“无毒中国”的愿景在代代接力中,成为守护民族未来的钢铁防线!(王慧洁 蔡荣敏 黄婧茗)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