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探索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7-15   作者:周博宇 何艺哲 周卓麒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11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寻梦红旅,品润农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走进宁德市周宁县,开展了一场以“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刻领悟了生态文明理念,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探寻了新路径。

图片18.png

实践队员在“三棵树”植树点前合影

活动首站,实践队来到了七步镇后洋村森林党校。在这里,队员们瞻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亲手种下的三棵杉树,这三棵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见证。据讲解员介绍,1988年至1989年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三次赴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并带领干部群众种下这三棵杉树,鼓励村民“靠山吃山唱山歌”。昔日的荒山如今已变成生机盎然的林海,不仅守护了水土,更成为百姓的钱库,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果。

图片19.png

实践队员于黄振芳家庭林场前倾听讲解

在黄振芳家庭林场,实践队通过珍贵的材料展览和现场讲解,重温了“闽东林改第一人”黄振芳的奋斗故事。上世纪80年代,黄振芳带领全家贷款承包荒山,首创“林-菌-牧-鱼”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林场近5万亩,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实践队长何艺哲感慨道:“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从不是单选题,通过科学规划,森林可以成为水库、粮库、钱库和碳库。”

图片20.png

实践队成员学习“三赴林场”事迹

随后,实践队登临森林党校观景台,俯瞰连绵的林海与蓝天相接,层层叠叠的茶园、果园点缀其间。在带队老师张招娟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学习了“三库”理念的内涵,即森林作为“天然水库”“绿色粮库”“生态钱库”与“生态碳库”的多重功能。

在周宁县浦源花鲤小镇,实践队针对当地蓬勃发展的高山花卉产业展开深入考察。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周宁县依托独特的高山冷凉气候,大力实施高山冷凉花卉“八个一”工程建设,浦源花鲤小镇便是其中的亮点。小镇以国家4A级景区鲤鱼溪和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为核心,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了集花卉组培、基地种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图片21.png

实践队与负责人合影

在多肉种植温室,实践队与当地花农、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企业负责人介绍,小镇依托周宁高山特殊气候和自然条件优势,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多肉植物品质和产量。同时,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和增收,实现了村财、村民“双增收”。

图片22.png

实践队参观多肉花卉

此外,浦源花鲤小镇还注重科技创新,建立了花卉研发中心,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多肉植物种苗选育繁育、组培研究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芯”动力。小镇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多肉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此次实践考察活动,让队员们走出课堂,深入基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四库”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用青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文/图 周博宇 何艺哲 周卓麒)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