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闯新路 生态增收惠民生
2025-09-05   作者:曾亦明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盛夏时节,步入闽清县下祝乡后峰村留云心谷林下种植基地,山林之间铁皮石斛、灵芝、金线莲等药材植株顺次阵列,争先恐后般“冒出了头”,生机勃勃。

沿着种植基地步道在山林间缓缓前行,一条条白色的塑料管道在林间蜿蜒延伸,微喷头定时启动,精准喷洒出细密的水雾。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空气湿度,数据及时反馈至中控台,系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调节,干燥触发喷洒、湿度达标停喷,循环往复,确保铁皮石斛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图片6.png

白色管道向铁皮石斛均匀洒水

“我们这片铁皮石斛都是仿野生种植,尽可能还原铁皮石斛的自然生长规律,这样不仅大大降低种植成本,还能提升铁皮石斛的产量。如果到了铁皮石斛的盛花期,还能给整片林子带来别样的风景。”福建留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世华介绍说。

闽清留云心谷林下种植基地采用智能化林下种植,是当地推进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闽清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林业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推广闽清留云心谷林下种植模式,采取“社会组织+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企业”形式,通过村社企党建联建多链条辐射带动,在下祝乡、东桥镇的10个村积极探索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以及林下套种金线莲、灵芝、金花茶等,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林下优势、做优林下经济,离不开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去年起,福建省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就与地方乡镇以及福建留云农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在生产端、销售端精准发力,助力闽清县拓宽新经济增长点。

要让“林下产品”真正变成“真金白银”,关键还得靠拓宽销售渠道,闯出市场新路子。铁皮石斛作为传统名贵滋补品,铁皮石斛粉、铁皮石斛干花等加工产品,在闽清留云心谷林下种植项目的带动下,已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福建省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则依托福建省供销社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和协会资源,积极协助开展产销对接,在“福建供销集市—助农销售、便民消费”等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中,助力该林下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实现宣传推广与销售提升的双赢,让绿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协会还依托专家智库组成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农资科技咨询,赴项目基地对种植培育、精深加工、供应链延伸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专业化水平。

图片7.png

铁皮石斛加工产品

随着品牌赋能、营销赋能、专家赋能,政企社三方联动,让当地林下种植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如今,基地内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套种金花茶300多亩、灵芝50多亩,五指毛桃、金线莲等中草药也在逐步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在下祝乡后峰村郁郁葱葱的山林间,数名工人忙碌而娴熟地培育着灵芝菌床。他们正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给每株灵芝覆上可降解薄膜,一来可锁住菌床水分促进生长,二来便于灵芝孢子粉富集和采收。下祝乡后峰村党支部书记林安言指着一棵高大树木树干上依附的一丛丛铁皮石斛说道:“这里树木和林下间全都是宝,这些产品既带动了村财增收,也促进了产业升级,是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产业。”

除了种植带来的直接收入外,还极大地带动了下祝乡、东桥镇两地的群众就业,在种植、管护、采收等各个环节,都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下祝乡林业站张发楠站长介绍说:“我们这里林地资源很丰富,很适合林下铁皮石斛种植。目前,留云心谷林下经济种植项目做得比较好,巳带动下祝乡与东桥镇的10个村庄1800多农户、6200多人共同发展,年增收800多万元。该项目得到了农业、林业部门的支持和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留云心谷林下种植基地也凭借先进的林下种植模式和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被福建省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授予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图片8.png

村民在种植基地务工,收入稳步增长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品牌塑造,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张世华介绍说。“当前,闽清留云心谷林下种植项目一期种植成效较好,项目二期将继续扩大铁皮石斛规模,开展铁皮石斛大棚基地建设,在适度扩大套种金花茶、灵芝、金线莲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依托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力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带动当地林下种植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曾亦明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