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泡”出茶状元: 一个返乡青年的崎岭奇兰梦
2025-09-15   作者:黄建团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17.png

平和茶山

2025年6月,“张天福杯”暨第22届“闽茶杯”赛事收官。在本届大赛备受关注的白芽奇兰品类评比中,漳州市平和县兴楠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摘得该项目的“状元”奖项,该奖项也是这一品类唯一的最高荣誉。

这家成立仅五年的企业,何以力压众多资深品牌?这引来不少茶友的好奇。

公司负责人周景焕谈起获奖显得很平静:“没有诀窍,无非是把品质守住。”

这位从漳州市区返回家乡平和的年轻人,最早在家乡从事餐饮行业,凭借出色厨艺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经营期间,常有不少老顾客询问他是否有茶叶可卖——这些看似偶然的打听,却悄然推动他走向茶产业。

图片18.png

周景焕与茶客品茶

“平和是白芽奇兰的原产地,崎岭乡到处是茶山。我作为一个平和人,为什么不把家乡的茶做好?”这个念头在周景焕心中生根发芽。

2020年,周景焕的茶事业从“试错”起步。他先从性价比高的工作茶切入,常把茶叶送给餐馆食客试喝。口口相传间,越来越多人主动打听他的茶叶,慢慢攒下了口碑与营收。时机成熟后,他果断承包茶山、拿下茶厂,将种茶、制茶的全链条攥在自己手里。

“只有全链条可控,品控才能落到实处。从茶青采摘到成品装箱,每一步都得盯紧,这就像养自家孩子,知根知底了,才能养好。”他的话里满是实在。

这条“守品质”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研发某款核心产品时,周景焕曾因采收季节把控不准、工艺细节不到位,连续四次遭遇了失败。但他没气馁,一次次登门向当地制茶老师傅请教,反复调整控制萎凋、杀青的时间与温度,最终啃下了技术硬骨头。

“做好白芽奇兰,海拔、农家肥、老师傅的经验,甚至连采茶时的天气少一样都不行。”经过这一次教训,他对“品质”二字的理解更深刻,也定下了“保工作茶、攻精品茶”的经营方向。

在白芽奇兰品牌林立的平和县,如何脱颖而出?周景焕把心思花在了“创新”上。白天,他泡在茶山,跟茶农聊土壤、聊长势;晚上,他守在茶厂,和老师傅探讨传统技艺的改良空间。

如今,公司的茶品里,藏着不少“巧思”:“独一无二”系列让品饮者在每一泡中尝出浓香、清香的层次变化;“谷雨”以雨后土壤的清新感还原时节韵味;“印象崎岭”主打淡香口感,精准贴合年轻人偏好。在此基础上,他还推出柚香奇兰、桂花奇兰等风味茶品,一步步打开年轻消费市场。

图片19.png

兴楠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张天福杯”暨第22届“闽茶杯”中白芽奇兰品类评选获“状元”奖项

周景焕的“茶版图”,早已不止于茶叶本身。他将自家“南湖山庄”民宿、农家乐都与茶产业深度绑定,打造出一条“茶旅融合”的特色路线:游客可挎着竹篓在茶山亲手采茶,感受云雾间的茶韵;能走进茶厂,看一片茶叶如何变成茶汤;还能围坐餐桌,品尝以白芽奇兰入膳的“全茶宴”——茶叶与土鸡、牛排、海虾等食材的碰撞,每一口都萦绕着清雅茶香。

“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内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我们不仅品到了好茶、吃到了美食,孩子也学到了许多茶叶知识,真是不虚此行!”几位带孩子前来体验的家长感慨道。今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游客踏上这条茶旅路线。

从前游客不多的崎岭乡,正因“茶旅融合”的新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茶文化。尤其在暑假,家庭游客显著增多,制茶体验、品茶课程、茶膳餐饮成为吸引点。这一模式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也在悄然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图片20.png

平和茶山

周景焕的故事,从来不是孤身奋斗的传奇。他把对家乡的热爱揉进每一片茶叶,用五年时间,让茶山飘出的香气飘进了更多人的心里。如今,他带领的兴楠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捧回了“状元”奖,更真正让一片茶叶连起了种茶、制茶、品茶、游茶的完整产业链。茶旅融合的新风,正为崎岭乡带来人气与活力,也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实在——就像一杯好奇兰,回甘悠长,未来可期。(黄建团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