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养鸡小作坊起步,圣农集团已发展成为横跨七大产业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于持续向科技、绿色与市场“三向”发力。

圣农集团基地航拍
科技新突破:种源自主筑牢产业根基
自主研发的升级版“圣泽901”种鸡是圣农集团成本控制关键。2011年集团启动国产白羽肉鸡育种工程,2019年研发出“圣泽901”,实现种源自主,同年5月成立子公司,2021年12月获新品种证书。
集团继续加大育种科研投入,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并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基因组测定和表型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精准选育,推进遗传改良,优化“圣泽901”配套系综合性能,在保持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性能和原种鸡疫病净化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料肉比。

白羽鸡
2023年底圣农集团成功培育出升级版“圣泽901”,被行业视为“中国白羽鸡产业的芯片级革命”。升级版“圣泽901”二大性能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一是平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423,同比下降5%。料肉比是饲养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是影响成本和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料肉鸡降低5%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仅将圣农集团养殖的肉鸡进行品种更新,每年可节约饲料成本3亿多元。二是成活率同比提升2%,降低死淘率,保障产量稳定。
除了料肉比和成活率2个关键性能指标,升级版“圣泽901”种鸡产蛋数增加、出栏日龄减少、养殖周期缩短。2年来,圣农集团综合造肉成本同比下降10%。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谋取更强的定价话语权和利润空间。
集团育种成果走出大山,实现国内市场满堂红,截至今年10月底,“圣农901”父母代种鸡销往全国15个省,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4327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转型新引擎:绿色低碳赋能可持续发展
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是圣农集团成本控制的重要要素,集团推进“鸡粪发电+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开发,降低用电、用汽成本。
    2012年7月,集团成立子公司处置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其旗下浦城、光泽生物质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62MW,年处理废弃物80万吨,节约标煤25万吨,供热42万吨,解决集中供热难题。
    今年4月,新建浦圣生物质能源公司,采用厌氧发酵技术转化屠宰废水、鸡粪为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预计年底一期试生产,年处理超10万吨,产天然气1575万立方米、有机肥5.4万吨,成全国最大鸡粪制天然气项目。
    圣农集团各基地有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优势,与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开发光泽基地光伏电站,还独资建成多个基地光伏项目。
    目前,圣农集团建成投产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30兆瓦,在建52兆瓦,预计年底达182兆瓦。集团光伏项目副总经理称,每年发电1.9亿度,满足集团半数用电量,提升用能保障,年减碳超10万吨,相当于种467万棵树。
双循环新动能:市场拓展驱动业务增长
近年来,集团大力构建“养殖+食品”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模式。在业务结构优化方面,集团敏锐洞察到食品深加工业务毛利率高、市场需求稳定的巨大潜力,2017年将深加工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10座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先后建成投产,并在上海、福建光泽设立研发中心。

圣农集团“圣泽901”种鸡出口东非首飞
在产品创新方面,集团紧跟消费趋势,不断拓展产品矩阵。从传统的分割鸡产品,拓展至即食零食等多元化品类,新开发空气炸锅系列食品、微波系列食品,打造出脆皮炸翅、霸气手枪腿、嘟嘟翅三个销售额过亿的单品。
在全渠道攻坚方面,集团坚持B端稳基盘、C端开新局模式,重点发力C端高价值渠道。C端线下开拓山姆、盒马等会员店和社区团购平台渠道,线上积极拓展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和直播电商平台。2024年,食品收入突破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食品收入占比接近集团总收入50%,彻底改变过去“八、九成收入依赖毛鸡”的单一格局。今年前三季度,C端零售渠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在出口破壁方面,集团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鸡肉冻品出口柬埔寨、蒙古等国家,熟食产品连续16年出口日本。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突破40%。
“这是圣农集团一场跨越15年的‘逆袭’、引种到出口的育种突围战,从福建光泽的深山育种场,到国内15个省份的广泛推广,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圣泽901’正实现从国产种源到全球种源的转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农业创新的累累硕果,为全球白羽肉鸡养殖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罗平涛说。
闻鸡起舞,自强不熄。圣农集团正是以“全产业链”为基石,以“种源自主”和“成本控制”为护城河,通过“全渠道布局”驱动B、C、出口三端增长,最终重构白羽鸡产业生态、价值标杆,打造出穿越周期的“圣农范式”。(文/图 陈志鸿 陈子昕 陈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