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科技赋能农业 融合助力振兴
2025-07-07   作者:吴涛 陈嘉德 俞雅妍 郭怡伶 王林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4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闽台同心,乡约振兴”调研实践队前往福清市海口杨德飞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开展以“科技赋能农业、融合助力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图片18.png

实践队成员们在福清市海口杨德飞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前合影

福清市海口杨德飞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位于海口镇南厝村,是当地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的重要基地。2024年,该农场承担了福建省花椰菜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建立200亩示范片,展示18个品种、示范2个品种;同时参与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建设,建立了200亩示范片并开展适宜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抵达农场后,实践队成员在农场主杨德飞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农场的种植养殖布局、生产管理模式。在农机仓库,整齐排列的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设备令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无人机施肥作业,精准的操作与高效的作业效率让实践队成员赞叹不已,农场充分借鉴优秀的精细化农业管理经验,采用“生态循环+智慧农业”模式,构建了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给实践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19.png

实践队成员们在田间测量记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专业测量工具记录稻株株高、分蘖数等生长数据,为后续分析积累原始资料。在花椰菜种植区,队员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协助识别病虫害,并学习使用诱虫灯、生物药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团队系统监测分析作物生长数据,结合土壤改良技术,为提升种植效率提供科学建议。

图片20.png

实践队队员座谈交流

“新品种的推广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要结合市场需求。”杨德飞在随后的交流调研环节中说道,他结合农场在再生稻品种筛选中的经验,强调产学研融合的重要性。从“家庭农场如何吸引年轻劳动力”到“数字化技术在田间管理中的落地难点”,实践队员们现场踊跃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痛点与解决方案,在品牌建设、电商销售、农旅融合等方面建言献策,双方就共建“高校—农场”实践教学基地达成初步意向。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田间课堂”,更是农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实践队成员将调研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学术研究素材,计划形成专题报告,为家庭农场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吴涛/文 陈嘉德 俞雅妍 郭怡伶 王林杰/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