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聚焦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科技服务精准把脉生态基底、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小马村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与专业智慧。
实践队与镇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调研守护小马村的“生命之源”——小马溪,是实践队的首要任务。队员们在小马溪上、中、下游科学布点采集水样,通过实验室分析精准测定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全面掌握水质现状。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与村民深度访谈,队员们了解到村民普遍认可小马溪水质清澈、有野生鱼类栖息,但也获悉其历史上曾发生洪涝且近年流量有所减少。
在沙江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实践队沿河岸详细勘察,重点考察上游水田分布及引水渠建设等农业灌溉模式,综合评估人类活动对水系的潜在影响。通过扎实工作,实践队为小马溪建立起基础生态数据库,为后续科学开展水源涵养、污染防治及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提供依据,助力当地绿色产业长远发展。
实践队员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对小马溪进行实地考察
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养殖塘口,对小马村特色产业资源展开详实调研。通过走访农户、与村干部交流及现场观察,队员们系统梳理了村庄现有产业格局,深入了解了当地水土资源特点、气候条件对产业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各类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状况。
实践队还重点探访了小马村深厚的文化资源,实地考察了黄瓜山贝丘遗址、省级文保单位海埕汐路桥、明朝抗倭古城堡及千年古樟树群等历史文化遗产。队员们细致观察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包括显著改善的村容村貌、新建的临海公园与后门山公园、提升的路灯景观,以及修缮后的抗倭古城墙、古民居和得到系统性保护的古樟树群、古榕树群。通过一系列实地探访与深入交流,实践队全面掌握了小马村依托生态资源、特色农业和历史文化底蕴推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现状。
实践队员深入田间调研小马村特色种植业发展状况
针对小马村老年人口居多的特点,实践队精心策划,将专业生态知识转化为村民易于理解的“乡土智慧”,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队员们走村入户,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用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讲解厨房、卫浴、洗衣等日常节水妙招,普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要点,深刻阐释保护水源对生产生活及子孙后代福祉的重要性。
结合当地畜牧家禽饲养业较为普遍的实际,队员们特别向养殖户和村民普及畜禽养殖排污防治关键知识,重点讲解如何合理规划养殖区域、科学收集和处理畜禽粪便等实用方法,强调“规范养殖排污”对于保护村庄河流、地下水水质及整体环境卫生的至关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做好养殖源头管控是实现“栏舍净、环境美、水源清”的基础保障。
实践队员向村民普及日常节水护水知识
此次霞浦小马村之行,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学子从运用专业技能为母亲河“体检”的科技担当,到深入调研为产业振兴献策的青年智囊,从走村串户传播绿色理念的文化使者,再到关注古树名木保护的生态哨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林学子的使命担当。(范彦欣 许雯燕 李汝婷 岑继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