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寻味千年文脉 解锁小吃传承
2025-08-25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以三明市沙县小吃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与传承密码,院党委书记吴晓凯、副教授江道镨带领智能建造学院乡建乡创“心心向农”群青团队,开启沙县文化探寻之旅,书写校地协同助力乡村发展新篇。

图片9.png

双方签署“校地共建”合作协议

8月4日,沙县团区委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举行社会实践基地共建仪式。沙县团区委张龙韬书记、院党委吴晓凯书记、副教授江道镨及实践队代表出席,签署“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协议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原则,依托实践平台与人才智力,推动乡村生态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随后,实践团队开始实践活动。夏茂镇文昌宫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是闽北地区耕读传家的文化象征和闽西北革命见证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碑文与楹联诉说着沙县“崇文尚教”的传统,从明清学子祭拜文昌帝君,到如今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精神灯塔,文昌宫承载着沙县人对知识的尊崇与文化的坚守。来到这里,实践队成员与文化志愿者深入交流,了解到文脉延续与红色历史对乡村发展的双重推动作用。

图片10.png

实地参观

带着对沙县文化的初步认知,实践队走进小吃“两馆一中心”。馆内旧式灶台、古朴蒸笼展现美食演变历程,多媒体展现生动呈现小吃制作技艺传承脉络:从唐代“游浆豆腐”古法工艺,到明清“扁肉”“烧麦”定型,再到现代“柳叶蒸饺”创新,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是活在烟火气中的生命延续,青年需用新视角解读、新平台传播,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为解沙县小吃如何助力乡村致富,实践队来到俞邦村,队员们与村民深入交流后得知,沙县小吃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途径。“寻根追味”小吃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深了村民对故土的眷恋与文化传承的认同,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接着,实践团队前往醉有才食品工厂,见证沙县小吃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标准化生产线有条不紊运作,诠释了“小吃大产业”的内涵,沙县小吃从家庭灶台到现代工厂的华丽转身,是乡土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11.png

合影留念

从夏茂文昌宫到醉有才工厂,实践队不断解锁沙县文化多元密码,深刻理解乡村文化在振兴中的根脉作用以及沙县小吃产业的重要地位。队员们表示将把感悟化为青春实践动力,为沙县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青年智慧,让乡土文脉在新时代持续绽放生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三下乡”实践队)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