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连城县新泉镇西村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里藤蔓叠翠、硕果盈枝,种植户们穿梭林间采收的身影,勾勒出一幅丰收的乡村图景。这片热闹景象的背后,是西村村与温坊村合并后的发展新貌,更凝聚着驻村第一书记黄庆松半年来的心血与付出。
2025年1月,西村村与温坊村完成行政合并,成为连城县首批行政村合并试点村。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1+1>2”的协同发展,成为村庄面临的首要课题。同年,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理委员会派出黄庆松接过西村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锚定“党建引领、民生为本、产业为要、融合为基”工作思路,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资源整合、发展路径规划三方面发力,推动新村实现“从物理合并到化学融合”的跨越。
民生工程先行 筑牢融合基础
“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现在路灯亮了,走夜路心里也踏实!”温坊自然村村民看着新安装的路灯感慨道。
为让“新村民”快速融入,黄庆松首先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实施两大民生项目:投入20余万元推进温坊自然村“亮化工程”,安装30盏路灯覆盖全村主干道及公共活动场所,同步完成村道提升改造,彻底解决夜间照明缺失问题,照亮村民回家路。投资41余万元对高速涵洞下路面进行扩宽,并配套建设“口袋”公园,为村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
如今,西村村道路平坦、灯光璀璨,休闲有去处、出行更安全,村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产业协同发力 激活发展动能
立足西村百香果产业优势与温坊红色资源禀赋,黄庆松打出“产业融合牌”。
为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做强“一村一品”百香果产业,黄庆松带领西村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村里不仅向原温坊村村民系统传授百香果标准化种植技术,还贴心解决了种苗供应、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农资补贴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带动5户原温坊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参与等方式加入产业链,实现“老产业”带动“新村民”共同致富。。
黄庆松深挖红色资源,推动产业多元融合。深入挖掘和保护温坊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战斗遗址、烈士墓和烈士亭、随营学校红色遗址、红色交通线遗址、张梅江烈士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主动融入“新泉红色小镇”建设,规划打造山地军事运动村落,推动红色文旅、教育研学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同时,通过沿交通线种植观赏性农作物、提升 “一村一品” 党建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规划未来路径 描绘振兴蓝图
在夯实当前发展基础的同时,黄庆松着眼长远,为西村村精心谋划两个重点项目,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一是建设新时代示范小区民宿,以农村自然风光、乡村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服务和农业观光,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建筑面积 500 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选址与设计,预计投入 300 余万元,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 11 万元;二是依托村里丰富的地热资源,规划建设集康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生活保障。
“路平了、灯亮了,民心更暖了。”如今的西村村,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显著增强,村民干事创业热情高涨。黄庆松表示,将继续扎根乡村,以更实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让党建引领的 “红色引擎” 驱动产业更强、民生更实,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西村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