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立足汀江源头生态优势,以“公共空间提质”为突破口,通过政企协同、环境蝶变、设施升级,将“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成为庵杰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最亮眼的“实践样本”。
汀江源(汪桂明 摄)
政企联动:激活公共空间“造血功能”
生态资源的“沉睡价值”如何唤醒?涵前村给出的答案是“政企合作,共建共享”。2024年,庵杰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引入长汀县农本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涵前村漂流终点区域为核心,打造“生态+休闲”复合型公共空间。项目总投资60万元,重点建设龙门能量驿站与露营营地两大功能区,并同步增设音乐树屋、亲子沙坑、水上乐园等10余个休闲打卡点,让原本单一的漂流配套区升级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荷田抓鱼(汪桂明 摄)
其中,龙门能量驿站不仅提供客家风味小吃、现磨咖啡、烧烤露营等服务,更优先聘用10名涵前村村民担任服务员、管理员,村民年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好工作,现在驿站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稳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正在驿站忙碌的村民刘阿姨笑着说。而夏日里的水上乐园更是成为“惠民天堂”,皮划艇、水上魔毯、充气城堡等设施全部免费向村民和游客开放,每天吸引上百名群众前来消暑,欢声笑语回荡在汀江河畔。
环境整治:腾出公共空间“发展沃土”
公共空间的打造,必先破除“环境梗阻”。涵前村以“两治一拆”专项行动为抓手,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村“两委”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组建“环境整治先锋队”,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倾听诉求,用“脚下沾泥”的真诚换来了村民的“真心拥护”。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短短3个月内累计拆除空心房72栋、面积达12093平方米,粉刷裸房65栋、面积15870平方米,拆除旱厕27处、面积137平方米。曾经“残垣断壁乱搭建”的闲置地块,如今变成了“整洁开阔待利用”的公共空间。“以前村头的空心房又破又乱,现在拆了之后视野都开阔了,听说要建口袋公园,以后我们老人小孩又多了个好去处。”村民张大爷指着整治后的地块满心期待。
设施升级:擦亮公共空间“品质底色”
“路好走了,景好看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是如今涵前村村民最直观的感受。为提升公共空间的“宜居度”与“吸引力”,庵杰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聚焦涵前村景区主干道、入口形象等关键节点发力,投资168万元实施生态骑行地项目,完成1.5公里景区主干道“白改黑”改造,沥青路面平坦宽阔,两侧配套建设生态步道、绿化景观带,成为骑行爱好者与游客漫步赏景的“网红路线”;投资42万元打造的涵前村景观大门,以客家传统建筑元素为设计灵感,搭配汀江源头文化浮雕,不仅是村庄的“形象名片”,更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必经之地”。
此外,村里还同步完善了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分类点等配套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让公共空间既“美观”又“实用”。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单一村落”到“旅游热地”,涵前村以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撬动了乡村发展的“大变革”,成为庵杰乡落实福建省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要求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涵前村将继续锚定“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汀江源头文化广场、客家民俗体验区等特色公共空间,让乡村既有“山水颜值”,更有“文化内涵”,为庵杰乡绘就更加绚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涵前力量”。(文/长汀县庵杰乡人民政府 修建强 丘洪泉 戴尔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