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成功种出渔塘水面漂浮稻
2025-10-20   作者:朱振山 雷雨晨   来源:闽北日报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邵武市卫闽镇华至生态农业公司建立的淡水养殖基地里,利用50亩渔塘水面试验示范种植的漂浮稻迎来成熟收割期,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举办“渔塘水面水稻高效种植”现场观摩会,特邀中科院院士谢联辉和省农业农村厅、福建农林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多位专业人士前来实地观摩和测产,测得漂浮稻平均亩产干谷达490公斤,收成喜人。

“稻养鱼,鱼养稻,形成很好的共生。”谢联辉对该模式予以肯定,“水稻可以吸收鱼的排泄物,稻又可以给鱼的生长增加一些营养,使得整个池塘的微生物的状态就改变了,有利于生态平衡。”

为探索这种“稻鱼共生”的立体生态种养发展新模式,开辟出一条“一塘两用、渔粮双收”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径,去年来,邵武市卫闽镇积极争取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海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业团队前来开展渔塘水面水稻漂浮种植技术体系的研发,以辖区华至生态农业公司为抓手,在镇淡水养殖基地建起“渔塘水面水稻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福建农林大学曾任森教授表示:“渔塘上种水稻,首先要选育好适宜的品种,选择能够适应长期在水生环境下生长的高产优质品种,其次我们要发展相应的配套技术,因为渔塘漂浮稻它不可能使用任何农药,所以控制病虫害是非常关键的。”

由科研院所组成的专业团队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在连片的渔塘水面上铺设上一排排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浮床,选择将甬优7860等抗倒伏、抗病力强、耐淹性好的水稻植株种植在特制的浮床上,让根系自然垂入水中,吸收塘中氮磷和鱼类排泄物,改善鱼类生长的水环境,构筑出一个闭环的微型生态系统。去年试验示范种植了20亩飘浮稻,今年扩大到50亩,均实现渔稻双增收目标。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