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2025年全国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暨福建省甘薯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活动在“世界地瓜之都”连城县举办。活动以“机械化助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省市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各设区市及甘薯生产大县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甘薯种植大户、农机企业负责人等,通过现场观摩、技术研讨、品种交流等形式,共探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路径,为全国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所处长胡良龙,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杨建榕,连城县领导陈荣斌、陈路招等出席活动。

在开幕式上,李强指出,甘薯作为粮食安全底线作物、特色农业的优势作物,全国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左右,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物。我国甘薯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推进甘薯全程机械化成为破解产业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他强调,连城作为全国甘薯产业的标杆县,要加快推进机械化进程,赋能产业新质生产力;要深化三产融合,延伸价值链条;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影响力。
农机农艺融合交流研讨同步举行,李强、张文毅、孙健等专家围绕甘薯产业发展趋势、生产机械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等内容进行深度分享。连城县农业农村局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此外,与会代表还结合生产实践积极建言献策,参与鲜食型甘薯新品种现场品质鉴评。


田间地头的新机具、新技术展示成为活动一大亮点。在林坊镇塘丘村的甘薯种植基地,机器轰鸣、生机盎然,35台农机装备集中亮相,全面演示了机械起垄、移栽、植保、杀秧、收获及水肥一体化等作业。其中,移栽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移栽、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植保无人机和收获机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甘薯机械化生产,破解传统种植模式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的痛点,适配丘陵山区小地块的小型农机具备受关注。

李强说:“我觉得这次组织全省农机领域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现场观摩,有一个非常好的展示示范作用,大家可以从这些机具当中选择适合当地使用的机具。这些机器可以替代人工,而且作业质量也是非常高,特别可喜的是,我看到了适用于丘陵山区小地块的小型农机具,有助于提高我们种植收获的效率。”
甘薯种植大户董良财说:“我来自泉州永春,种植了近四百亩的红薯,这次活动展示的农机具还是比较实用的。我们那边地处丘陵地带,所以希望能引进一些小型机械,进一步节省人工、增加产量,提高甘薯的种植效益。”
在文亨镇亨明村甘薯新品种展示基地,田垄间紫色、黄色、红色等42种薯块整齐陈列,通过甘薯新品种展示、示范,加速优良品种的普及,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品种基础。当天,在连城县省级现代甘薯产业园地瓜产业展示厅,与会代表了解连城地瓜产业“六链”融合发展的情况,并对连城各种特色甘薯制品赞不绝口。


近年来,连城县锚定“一根地瓜富半县”目标,持续推动地瓜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74亿元,实现了从家庭“小作坊”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蝶变。本次活动落地连城,既是对我国甘薯产业机械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科技赋能农业”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各地甘薯产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连城经验”。

李强说:“现在甘薯产业发展正是蒸蒸日上,但同时,现在很多地方的甘薯都种植在像连城这样的丘陵山地地区,我觉得连城这种模式可以在全国同类型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复制。”
连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伯雄说:“本次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机械化和品种创新的实际成效,更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举办为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扩大示范推广覆盖面,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机械化带来的红利,同时,推动机械化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为甘薯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