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新疆莎车县的数智世界智能化车间里,几十万个传感器正实时捕捉着温度、湿度、气流等生产数据,每秒钟有数十亿条信息在系统中流转,助力纱线高质高效稳定生产。而这智能洪流背后的掌舵者之一,便是数智世界副董事长刘一方——一位从泉州惠安走出来的“85后”乡贤。

刘一方与合作方签约。采访对象 供图
异乡创业:
跨界转型开拓棉纺新局
2006年,从武汉大学涉外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刘一方,最初踏入的是教培行业。年轻的毕业生怀揣着与人打交道的热情,尝试担任课程顾问,但很快便发现行业的不稳定性与不透明性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归宿,“我不知道我的工作最终是否真正帮助了学生。”这份迷茫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命运的转折源于兄弟情深。早一步进入纺织行业的弟弟刘一铭,成为刘一方职业转型的引路人。“我们兄弟感情很好,希望事业上也能相互帮衬。”带着这份朴素的想法,刘一方前往绍兴,跟随弟弟的步伐,踏入了不甚熟悉的纺织领域。纺织技术、漂染工序……初入行业的他从头学起,通过不断积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在弟弟提供的4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刘一方开始涉足贸易领域,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业务上渐露锋芒。四年期间,企业年营收从2000多万提升至2亿元。

刘一方向客商介绍公司产品。数智世界集团 供图
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让刘一方开始寻找转型之路。2015年,兄弟俩来到新疆考察。“当时比较年轻,当地领导对我们不熟悉,也不大相信我们会投资。”最开始的处境曾让兄弟俩一度灰心,直到机缘巧合下,遇到一位曾在刘一铭工厂考察过的当地领导,对方的热情接待与深夜带队考察项目的务实作风,让他感受到了真诚与信任的力量。站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戈壁中,仰望着深夜的璀璨星河,兄弟俩最终决定在新疆落地建厂。这段经历也让刘一方深刻体会到异地发展的不易:“政企双方的发展理念要契合,还要互相支持信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一方兄弟俩携手行业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吐鲁番工厂的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刘一方对纺织行业的认知在不断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019年“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行业变局,成为刘一方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他积极地抓住机遇,成立供应链企业,在新疆承包19家工厂210万锭的产能,每年采购30多万吨棉花,销售20多万吨棉纱。在链接供需两端的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把控成了刘一方最重要的工作。在走访多家工厂的过程中,刘一方发现了行业的闭塞性与发展空间。“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由于传统行业缺少交流,导致生产效率提升很慢。”对生产型企业而言,降本增效如同打通发展脉络的关键密钥,是驱动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的有效路径。如何在同等能耗和支出的情况下,提高效能呢?刘一方开始思考用新的商业模式重塑生产方式。这一想法也为后来数智世界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021年,看好工业数字化发展前景的刘一方做出重要决策——将集团总部落户上海,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刘一方参加中国棉花棉纱产业投资峰会。数智世界集团 供图
数智革新:
重塑传统产业生产范式
“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挑战,是整个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桎梏。”刘一方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业痛点。被他人看作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刘一方眼中却是“日不落”产业,只需采取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即可形成支撑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在棉纺生产领域,老一辈过于依赖经验,年轻人不愿进厂导致人才断层,加之资本技术投入不足,行业转型举步维艰。正是看到这些问题,上海数智世界工业科技集团确立了“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与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定位,决心以数智之力打破传统模式。
在积累多年制造实践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后,集团于2021年全面启动转型,在四川雅安设立了首个数字化实验工厂,围绕单一品类定制整条生产线,引入数十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多项生产参数,结合自研算法和管理系统,推动车间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

刘一铭(左五)刘一方(右三)两兄弟共同参加数智世界集团大湾区棉纱交易中心项目开工仪式。数智世界集团 供图
“我们打造的是‘会成长的车间’,这是一个可以自我进化、自我学习的系统。科技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刘一方介绍,通过每天采集超过100亿条数据,动态调整生产参数,环锭纺纱锭子每分钟的转速从1.4万转提升至1.9万转,再到如今的2.3万转,实现了极大飞跃,生产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0%以上,用技术整合和要素重构诠释了什么是降本增效,也重塑了传统制造的产业形态,形成新型工业管理范式。
这一商业模式获得成功后,刘一方开始推动企业在新疆实行新的生产方式。目前,已实现产能310余万锭,年消耗棉花约60万吨,生产纯棉纱线约55万吨,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为保障原材料供应,企业充分利用新疆作为全国94%棉花主产区的优势,在当地布局多个产业园。产品不仅供应国内下游企业,更通过产业链延伸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美国等市场。刘一方在佛山建立的仓储物流中心,将每年7000万的仓储费用转化为4亿多元的固定资产投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配送效率,实现了全链条最优解。

惠安招商团走访数智世界科技集团。数智世界集团 供图
情系桑梓:
以赤子之心反哺家乡发展
在惠安螺城镇,有一家名为“数智上海健康素食”的小店,每到午餐时分便暖意涌动。店内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背后,是刘一方的母亲刘女士连续三年每年投入80多万元,为市民免费提供健康素食,高峰期每餐惠及300余人。
“向身边人普及健康饮食,传播互帮互助理念。”这只是刘家十几年如一日投身公益的一个缩影。资助困难学子、认养孤儿院孤儿、慰问村中老人、捐赠医疗设备和校服……多年来,刘家的善心足迹遍布多个领域,这份源自家乡的大爱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家人心中。“做公益是一种心愿,是回馈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善心大爱是传统美德,值得推崇和弘扬。”刘女士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个惠安家庭的精神内核。
同样地,在数智世界新疆的产业园内,各民族员工协作共事的温暖场景随处可见。集团近万名员工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达85%以上,新疆地区更是高达95%以上。这份对员工的关怀,与惠安老家的公益传统一脉相承。数智世界每年会选送优秀的少数民族员工到广东、长沙、上海等地开展为期3-6个月的交流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地方的发展与生活方式,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家乡。组织少数民族舞蹈队,在节日里走进合作单位表演,让文化在交融中升温,增进了民族了解与认同。
“我们希望所有员工都能安居乐业。”刘一方说,未来将继续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教育等方式,为民族团结与地方发展添砖加瓦。

刘一方带领团队回惠安考察交流。数智世界集团 供图
今年恰逢刘一方的不惑之年,怀揣着深植血脉的故土情怀,加之外出闯荡沉淀的人生智慧,从惠安走出去的他用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赤子初心。
“印象中的惠安女,里里外外都在经营一个家庭,到了老年仍在帮忙顾家,一辈子无私奉献给家人。”惠安女那股“肩上有石敢扛、心中有光敢闯”的坚韧,早已融入刘一方的灵魂,闽南人骨子里的敢闯敢拼、吃苦耐劳,成为他创业路上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而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公益实践,则无声地滋养着他“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在刘一方印象中,家乡惠安总是充满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即便家庭几经风雨,起起落落,但多年来,刘一方兄弟俩始终团结协作,不分家、共进退。这份拳拳之心也化作携乡共兴的实际行动,面对泉州超千亿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和市、县两级政府招商考察团的多次到访,刘一方决定将物流业务总部迁至惠安。这个预计今年底落地的项目,不仅能为家乡纺织产业注入新动能,更是带来实打实的投资与就业,在企业与故土发展间架起共赢桥梁。
“泉州纺织产业在终端服装领域实力较强,我们集团在纺织产业链源头环节有优势,未来可整合资源合作。”对于家乡产业发展,刘一方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认为惠安的石雕、渔业等特色产业,都可借鉴数智世界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中的经验,通过科技赋能、模式优化、产业链整合,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面对家乡的年轻一代,刘一方倾囊相授:“创业路上,一定要时刻保持坚定与清醒,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能够做什么。”他寄语年轻人珍惜机遇、善用资源,在实践中锤炼综合素养,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