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看转型: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只增不减
2017-03-03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陆续谢幕的2017年地方两会,可谓春意盎然。细看一份份新鲜出炉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是关涉民生的每一个数字增减,每一处表述变化,无不饱含深意,暖风劲吹。

投入只增不减,惠民举措务实,施策趋向精准。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一大波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事项,正在孕育发芽,并将走进每一个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

加码:力度只增不减

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只增不减,依然是各地两会高扬的主基调。

湖北省提出,无论今年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四川省承诺,要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棚户区住房改造41万套;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00万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新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6个;完善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

翻开一份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最为常见的是各种数字。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银。仅加强社区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就需投资36.3亿元,实施1508个项目。今年要实施的33项重大民生政策,西藏自治区安排的资金达到300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贵在坚持不懈,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这些民生保障的传统项目。对比往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民生项目每年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加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民生领域得到新拓展,民生保障范围越来越广,民生保障网编织得越来越密。

在安徽省今年拟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中,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训等,都是新增加的重点民生工程。

重庆市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增补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公共停车位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务实:让获得感落地

地方两会上的民生表述,多年来悄然发生变化——要做的事越来越具体,语言表述越来越翔实。

贵州省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将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天津新建和提升改造城乡幼儿园100所,完成20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新增供水受益人口55万……

这样的“自选”动作,已经成为大多数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今年要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资金,都不是“虚头巴脑”的模糊表述,而是有具体目标、具体时限,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也便于接受全社会监督。

民生保障点多面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力不同,各地民生保障的能力也大相径庭。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量力而行,是各地民生保障一直坚持的原则。

山西省新建6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吉林省为200所中心校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设备;北京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较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任务,这些当年要完成的民生实事,单纯从体量上看,虽然覆盖面没那么广、投入没那么大,但每年做一点、持之以恒做,就会聚沙成塔。

务实,更体现在有诺必践。民生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关涉党委政府的诚信。做与不做,做得好坏,群众心里有杆秤。说虚言、放空炮,群众自然不会买账。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10件民生实事详单,河北省特别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定以民为先、实干为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决兑现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

精准:抓住痛点施策

“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此列为今年需认真做好的民生实事。其来由,则是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已成民生痛点。

民生实事怎么办,能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是地方党委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正在形成共识。甘肃省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安排资金245.3亿元,在农村D级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等方面,为民办好10件实事。

精准扶贫,也是今年地方两会的重要议题。欠发达省份加大贫困人口的扶助力度。“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

江西省深入推进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全年完成7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摘帽。云南省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100个贫困村出列、100万贫困人口脱贫。青海省创新扶贫机制,继续输血、强化造血、防止失血,切实把扶贫扶在点上、扶在根上,确保11个贫困县摘帽、500个贫困村退出、14万贫困人口脱贫。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省份自我加压,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短板。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广东省今年将投入2346.2亿元,重点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指标,集中力量办好10件民生实事。江苏省确保全省60万以上的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200个以上的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山东要实现89.6万省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弄虚作假。

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各地两会上传出的这些新亮点,如暖风启示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