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羽村:当特色文化遇上美丽乡村
2017-03-07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这个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小小山村,以其独有的诗意生活,每年吸引海内外数千名白鹤拳爱好者和10万多人次游客前来  

  

大羽村

  白鹤拳史馆、演武广场、鹤拳文化、鹤舞花廊……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处处充满了白鹤拳文化气息。坐落于永春县城大鹏山半山腰的大羽村,不仅是闻名海内外的永春白鹤拳发祥地,更享有“中国特色村”“福建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不久前,大羽村以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这些年我们一手抓特色文化,一手抓生态建设。”五里街镇党委书记林玉品告诉,“先后邀请了城乡规划专家骆中钊和厦门泛华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打造白鹤拳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探索出以文化撬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新模式。”

自然馈赠好山水

  永春大羽村,郑金桂正在自家的枇杷园里忙上忙下。“从2000年开始种植‘早钟六号’至今,每年大约可以收成五六十担枇杷。”郑金桂说,“我们村山清水秀,空气好,种枇杷很合适。”今年枇杷已经开摘半个月了,收成不错,笑意在她的脸上荡漾。

  “好山好水是大自然馈赠大羽村的礼物。”大羽村党支部书记周金盛说。

  从10年前的新村建设到5年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大羽人都将立足原有生态作为出发点,让四季花果飘香,留住青山绿水,共同构筑起这个只有400多人口的小村庄独有的诗意生活。

  大羽村面积2.76平方公里,除了485亩芦柑外,还有80多亩大橘、赤花梨、橙等名优特水果基地和百亩茭白基地。闲置荒地开发茶花观赏园,村民以土地入股,茶花销售收入的30%归村民所有。

  村两委经过规划,多幢无人居住的闽南古厝,由村集体向村民租赁,进行保护性修缮后分别发租。收集整理典故、传说等闽南古厝文化,有效盘活了古厝经济。

  同时,发动广大村民开展庭院美化。将青石板、旧瓦当、石壁画、石墨、石臼等旧材料应用到景观建设中,收集缸、瓮、簸箕、斗笠等传统元素运用到村庄绿化、景观墙中,既独具韵味又节约成本。

  绕村而过的大羽溪经过淤泥清理,建设了叠水景观,变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鹤舞蹁跹大羽美

  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中,大羽人时时记得他们引以为豪的白鹤拳。他们将白鹤拳的一招一式画出来,路石上、墙角边、屋沿旁,随处可见壁画“白鹤展翅”“美女梳妆”“昭阳手”……

  “这里是著名白鹤拳师郑礼、郑文存的祖籍地。现在,不论男女老幼,大羽村人人都有些拳脚功夫。”林玉品说。

  据悉,自清朝初年,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来到永春,开馆收徒大羽弟子郑礼。从此,大羽人与白鹤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白鹤拳史馆落户大羽。一代宗师、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端坐正厅。馆中陈列翔实的史料,并以丰富的表演方式、生动的体验内容、规范的收徒仪式等展现“白鹤展翅 天下永春”的大气度。

  自此,大羽村成了白鹤拳爱好者们朝圣的目的地,吸引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海内外弟子前往拜师学艺。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方七娘的诞辰日,白鹤拳文化节在大羽举办,“功夫美食”“功夫吉祥娃”“功夫蜂蜜”“功夫金橘”等一系列产品吸引了四海宾朋。

  2012年,大羽村被永春县列入首批县级示范村。依托优美自然环境和白鹤拳文化特色,大羽村着力打造白鹤拳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推出了“赏乡村美景、品地道农家菜、学永春白鹤拳、住功夫客栈、采摘四季水果、体验糕点制作”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每年吸引10万多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为了美化旅游环境,大羽村在村庄主干道及旅游步道旁搭建了连片的竹篱笆,搭配种植炮仗花、茶花、桂花及藤生农作物等植物,实现连片绿化景观;开发建设了30亩的茶花观赏园,每到花开时节,便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大羽从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发展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及白鹤拳文化等多元产业结构的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高于泉州平均水平,村集体收入连年翻番。

  2014年4月,福建省美丽乡村暨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等在大羽村召开,江西、湖北、河南、西藏和省内各地市的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大羽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和样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