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靠什么扶?怎么扶?湖北省罗田县把全县8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在了扶持黑山羊、板栗、电子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上。
这个大别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依靠产业脱贫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产业扶贫效果如何?罗田县用数据说话。2016,全县年度产业脱贫18951户,占脱贫总户数的85.8%。
一式五份的养羊合同
优势产业的选择事关产业扶贫的长远成效。罗田素来有养殖黑山羊的传统,主导扶贫产业自然聚焦到黑山羊身上。然而,养羊缺资金、缺技术、缺保障等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像凤山镇上石源河村李云启这样的贫困户。
3月17日,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产业扶贫(湖北罗田)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表示,产业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做强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产业扶贫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对此,罗田探索创新的“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五位一体模式——政府无偿提供贷款贴息和扶持资金、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银行提供资金、保险化解风险、贫困户脱贫得实惠,极大地形成了产业扶贫合力。
“自2015年签署了这一式五份的养羊合同,我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李云启告诉,2015年,政府为他提供了1万元扶持资金、3万元贴息贷款。其中,1万元扶持资金中的5000元用于购买1只种公羊,另外5000元用于购买能繁母羊保险和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3万元贴息贷款用于购买能繁母羊、建设羊舍。李云启的羊舍如今已经发展到可容纳300只羊的标准羊舍,他享受着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种羊、养殖标准、技术指导、肉羊回购等一系列保姆式精准服务。“今年我养了100多只,可出栏50多只,能赚6万多元。”李云启盘算着,还清3万元贷款后,他能如期实现增收脱贫。
“互联网+”让山货出山卖好价
“这‘贡米’好吃又营养,可以前就是跟普通大米同价也卖不掉。”大河岸镇花银岩村贫困户王国清一度为此伤透了脑筋,“现在通过网上销售,我们的‘贡米’赢来了市场。”
早在2015年7月,罗田县就启动了电商扶贫工程,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借助于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村8万斤“贡米”成为首批上线的产品。“以前零售6元每斤的‘贡米’,在网上卖18元每斤,还供不应求。”王国清翻开手里的市场主体帮扶带动贫困户台账,“今年1月26日大自然公司收购了我的‘贡米’,1.68万元当天就领到了。”
据大自然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收购非贫困户的“贡米”单价为每斤5.5元,而针对贫困户则以每斤6元的保底价收购。“如果市场价高于每斤6元,他们就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收购。”王国清今年一口气在罗田县电商产业扶贫到户到人协议上签了4000斤的订单,2017年保守估计能收入2.4万元。
借助电商平台,诸如“贡米”等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像王国清一样的贫困户大步奔小康。
一块地里产出几样绿色食品
绿色是永恒的发展底色。“板栗林里可以饲养‘五黑鸡’,鸡给板栗‘治病’。”罗田县鸡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汉平说,“我的无公害板栗和绿色‘五黑鸡’共生共赢,非常紧俏。”
同样,罗田县结合山区特点,在板栗林里套种优质牧草。“一亩板栗林下套种牧草,一年能养活5只羊,增收5000元。全县100万亩板栗林,如果全部套种牧草,能养活500万只羊,增收50万元……这可真是一笔大收入啊。”作为脱贫主角的贫困户李云启,凡事都要算算致富账。
板栗林下长牧草,“栗+羊”的生态农业模式便应运而生。“板栗林下养羊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态种养、循环经济模式。”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介绍,既解决了冬季黑山羊青饲料不足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肉羊品质,又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问题。板栗、“五黑鸡”、黑山羊……看,从这一块地里产出了3样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