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种什么,跟着市场走
2017-03-23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春光大好,春耕正忙。今年的春耕和往年不同的是:撒向田野的种子品种更多样、种在田园的果树品质更优良,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市场导向更明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为它关系到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百姓生活品质提升。广大农民也越来越多地收获改革红利,正积极参与到改革的宏大潮流中。今天我们给读者展示的部分地区的春耕图景就是这场伟大实践的缩影。

四川省优质品种扩种逆转“川米不优”

  今年,四川将加快推广川优6203、宜香优2115等为代表的本土优质稻米品种,大力提升攀西20万亩粳稻品质,确保川南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力争全省优质稻面积达1600万亩以上,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水稻700万亩。日前,四川省召开春耕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明确今年将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推进水稻结构调整,重塑“川粮”形象。

  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总量全国第5,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主产区中却排倒数第2,加工转化用粮依然大量调进,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川米不优这一刻板印象已经成为四川大米发展的“拦路虎”。究其原因,主要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品种很少,加之四川盆地光照少、昼夜温差小,不利于优质稻米生成。

  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近年,四川省把提高优质米比重作为重点,加快从源头选育优质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以不断提升川米市场竞争力。2014年,四川省农科院开始实施“川米优化”工程,成功培育出川优6203、花香优618、花香7号等一系列优质、高产和抗病相结合的新品种。

  近年来,这些优质稻品种逐渐受到粮食种植大户的青睐。两年前,新津县种粮大户杨波就将流转的700多亩土地全种上了优质稻品种宜香优2115。杨波告诉,宜香优2115的抗病性和适应性都不错,虽然种子价格比普通水稻种子高出不少,但田间管理相对简单,这就省掉了一大笔人工费用,每斤售价比普通水稻高了1-3毛钱,总体核算下来还是不错。

  不少地市也将优质稻品种推广作为2017年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四川省内江市就明确2017年粮食生产重点: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内5优39等为代表,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宜于机械化的水稻品种。2017年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71万亩以上;建设优质水稻示范区1个、面积1万亩;示范区内优质稻品种率达100%……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比每年便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优质稻面积将超过一半。

淅川县黄金梨园栽“黄金”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然而,在河南省淅川县的田野上,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轰隆隆的农机声和此起彼伏的说笑声交织一起,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早的春景图。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该县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增加,特别是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我家种植的10亩黄金梨去年秋季收成2.6万多公斤,今年又扩大规模,刚栽完5亩地的梨树苗。”3月1日,毛堂乡龙湖村种植大户全文俊提起黄金梨带来的收益还喜不自胜。在全文俊家地里,笔者看到,刚种下的梨树已经开始萌芽。

  几年前,全文俊到烟台探亲时无意中发现了黄金梨,这种梨产量高、成熟早、口感好,而且市场前景十分可观。经过一番考察,他将过去种植的木瓜园更新,见缝插针栽上了黄金梨,没想到3年后梨树开始挂果,如今梨园加套种每年收益都在10万元左右。

  黄金梨属于早熟丰产品种,为了充分掌握它的生长习性及管理技术,全文俊先后10余次赴烟台实地学习,长期与镇、县林业技术人员沟通联系,并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自学管理技术,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他成了经营黄金梨的行家里手。

  通过全文俊的带动,村里不少果农也陆续改种上了黄金梨,果农腰包渐鼓,黄金梨种植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主业。

  “梨长得好,农家肥功劳少不了。”种植户谢玉江说,龙湖村的梨树全部用农家肥,营养元素全、成本低,果树长势很好而且果子比较大,“俺们的梨最大的有3斤重呢!今年,我又从烟台购进了黄金梨苗1200株,已经种下了,并准备在梨园套种我们当地的香花小辣椒品种。”据同行的毛堂乡农技站站长冯海江介绍,果椒套种优势明显,首先是节约用水,只要按照辣椒的需水特性浇水就能满足梨树的需求;其次梨树和辣椒对土壤营养的需求有一定互补作用,按梨树的需肥特性施肥便可满足辣椒的需求;此外,梨树套种辣椒,梨子充分受光,又能为辣椒遮荫,可有效抑制辣椒“日灼病”的发生。

  龙湖村村党支部书记梁建增说,该村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成百上千亩的规模梨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同时,通过种植大户的带动,示范园的建立,包存活、包技术、资金补贴等保证,都大大加强了对黄金梨基地的开发和引导。

  目前,黄金梨已成为浙川县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年产黄金梨2万吨以上,龙湖村则成为该县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黄金梨基地。

吕家河村油用牡丹添富贵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草海镇吕家河村800亩油用牡丹开始吐露新芽,奏响了威宁春耕生产的序曲。走进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给油用牡丹培土、除草,一幅繁忙的春耕图在广袤的土地上铺展。

  “我们村今年种植了800多亩油用牡丹,这不仅让我们闲置的土地产生了效益,农闲时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吕家河村村民吕二宏一边给油用牡丹培土一边说。他现在在油用牡丹基地内打工,每天能赚取80元工钱。

  近年来,吕家河村始终坚持“农民增收、产业致富”的发展方向,按照“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方法,结合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群众开辟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我们在荒山上种植油用牡丹,不但能够把撂荒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种植油用牡丹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成为全村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种植的品种有两个:凤丹和紫斑,以凤丹为主。”吕家河村村主任陈明勇说。

  据吕家河村村支部书记田维昌介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它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被称为“人体脑黄金”。油用牡丹5—30年为盛产籽周期,每亩可产籽300余公斤,按目前市场每公斤20元价格,每亩有6000余元的收益,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

  据了解,2016年威宁在全县流转土地种植油用牡丹5000亩。该项目把油用牡丹产业与新一轮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优的油用牡丹产业,助推扶贫攻坚的步伐,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实现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互利共赢。5000亩油用牡丹带动了2000余户群众增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渠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