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农业部召开“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年度工作会,通过听取各项目实施方案和2017工作计划,为第一批11个项目“把脉”、“抓药”,纠正研发过程中的问题,让项目主持人“红红脸、出出汗”,从而确保项目围绕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研发目标不跑偏,研发成果更实用,切实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痼疾。
会议要求,各项目要围绕农业部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安排,聚焦产业需求,明确凝练目标,强化原始创新,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沟通衔接,推进项目一体化,确保专项研发的系统性,真正发挥好科研与产业对接的“生力军”作用。要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基础上,优先解决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与修复实际问题。
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介绍,为进一步落实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的建立“以产业需求关联度、技术研发创新度和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为导向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把科研试验示范区布设到农业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的要求,切实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科技发展中心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要求和农业部重点工作部署,着力强化科研项目科学规范管理,创新专项管理机制,所负责管理的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和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个专项都成立了由农业部行业司局、产业部门、典型生态区和优势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行业专家组成的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将着重把握专项战略方向,全程参与检查督导、验收评估、绩效考核,对重大问题争议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还为每个项目设定了1名跟踪专家,全程了解项目研发情况,全面掌握实施动态,全面检验实施效果,及时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