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公布《关于2016年莆田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市农科所主持的“莆系花生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技术二等奖,“麒麟菇的引种驯化与栽培模式研究”和“‘早钟6号’枇杷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学技术三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1.“莆系花生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选育出莆花2号、莆花3号、莆花4号花生新品种,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通过五因素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系统掌握花生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一套优化栽培模式,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示范推广,莆花2号、莆花3号、莆花4号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莆田市花生主栽品种,也是福建省花生重要推广品种。2013至2015年全省累计种植55万亩,产值10.71亿元,增收1.05亿元。该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了花生生产发展,有效保障福建省油料安全,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2.“麒麟菇的引种驯化与栽培模式研究”项目
该项目通过引进麒麟菇新品种,进行了品种的驯化、筛选,优中选优,不断地提纯复壮,筛选出麒麟菇Q3菌株。该菌株具备产量高、品质好的特性;进一步开展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取得实效,筛选出的麒麟菇合适的栽培配方,首次采用不脱袋“长城式”垒畦种植麒麟菇并在第三潮采用覆土出菇的方式解决了该品种关键技术,麒麟菇生物转化率达到82.5%,麒麟菇关键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近3年来,在莆田市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等地以及通过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在天津、江苏、上海等省推广应用该技术7020万袋,平均单产达到0.5kg/袋,比原有栽培模式单产提高0.09kg/袋,增产652.6万kg,新增效益7800多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3.“‘早钟6号’枇杷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莆田市城厢区云林名优果树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完成。该项目对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华亭,荔城区新度等乡镇不同立地条件的枇杷树体矮化、结果枝短截修剪、疏花疏果、及施肥等技术开展调查观察,发现传统的栽培技术,树体控制不够矮化,花费工本多,结果枝长而细弱,所结果实小,果实商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项目组开展‘早钟6号’枇杷树体矮化技术研究,研究出应用锯干结合双层搭架矮化,有效控制树体高度,从而降低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劳动力成本,同时提高站立采摘率、产量与效益。开展‘早钟6号’枇杷采后结果枝短截技术研究,对采果后的结果枝应用一次重度短截、二次重度短截,研究出应用二次重度短截修剪,实现结果枝隔年轮换结果,翌年结果枝短而粗,结大果,大幅提高特级果比率,结果提早,果实商品性、效益大大提高。开展‘早钟6号’枇杷疏花疏果技术研究,研究出应用一次疏花2次疏果,果实单果重、产量、产值得到提高,扣除成本,效益大幅提高。开展‘早钟6号’枇杷施肥技术研究,应用采果后一次性高效施肥,研究出采果后一次性高效施肥,能促进树势迅速恢复,并抽发短壮的夏梢,既提高果品档次和商品价值,又节省工本,提高效益,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14—2016年在莆田市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仙游县等地应用推广面积累计达到7.6万亩,年新增效益1.56亿元、增收节支2.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