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课题组揭示了双色百合花形成的关键分子机理,将为花色的人工调控及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双色百合花是指在同一片花被片上显现两种不同的花色,与单色花相比具有更丰富的花色及其奇特的色彩变化,观赏价值更高,有可能在吸引昆虫方面也更具效率。百合品种小飞碟双色花被片发育的过程中,花被片下部逐渐由绿色变为紫红色,而上部由绿色变为白色。这类百合双色花形成的分子机理在花色研究领域鲜见报道。
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比较转录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双色百合花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双色百合花的紫色部位的成色物质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表达谱分析表明,花青素苷合成基因在花被片下部特异协同表达导致花青素苷特异地积累于花被片下部,而在花被片上部不表达。百合花被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随着花被片的发育,叶绿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在花被片上下部的表达量均逐渐下降,而叶绿素降解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通过分析,参与调控百合花被片中花青素苷合成通路以及叶绿素代谢通路的候选转录因子也得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