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嵊州试验基地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
浙江是全国首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其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就是在种植业上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浙江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经济效益最可观、助农增收效果最显著的,莫过于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的茶产业。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顶、大佛龙井等茶品牌,久负盛名。
茶产业如何满足日渐旺盛的绿色消费需求?发现,近几年,浙江不少茶产区都开始“减肥”。总结各地的手法,主要有两条策略:一手抓替代,比如使用有机肥、配方肥、缓释肥等替代传统的氮肥等大化肥;一手则抓技术引进,比如应用水肥一体化、茶树良种化配套栽培技术等。
主要减少过量和盲目施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马立锋博士在接受时表示,当前浙江茶园施肥主要存在“三大不合理”:养分投入与产出不合理、肥料使用不合理、施肥方式不合理。如此一来,经常造成多余的养分以径流、渗漏、挥发等形式,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为了节省投入成本,目前许多茶农很少施用有机肥,而是习惯于撒施化肥,导致肥料严重浪费。
浙江省农业厅土肥首席专家陈一定研究员认为,肥料是保持和提高地力的物质基础,“减肥”的目的是,以合理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量为主要参数,严格控制肥料投入总量与养分配比,来减少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并非简单地拒化肥于千里之外。
那如何减掉不合理施用的化肥?马立锋介绍说,首先,氮肥通过总量控制,一般每亩施20~30公斤纯氮,其它磷、钾、镁等肥料,通过测土配方来确定施用量;第二,平衡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像菜饼、农家肥等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适宜用作基肥,总之,就是要让肥料种类多样化;最后,利用分期调控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据了解,马立锋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了“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去年,该课题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专项支持。根据计划,课题组将在五年内,优化土壤培肥、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构建一整套具有区域特点的模式及技术规程,并通过基地示范、人员培训的方式,实现大规模的区域化应用。
补贴政策引导平衡施肥
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浙江已开展多年。2011年,为了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浙江省级财政专门出资进行激励,农户每施用1吨可获200元补贴,另外加上市级、县级的配套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白茶是湖州市安吉县最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县白茶面积达17万亩,产值近23亿元。早在2008年,安吉县进行茶园土壤测土时,就发现了日益严重的土壤酸化趋势,以及肥力整体不高的现状。其主要原因就是,化肥施用量过多,土壤中磷富余、钾不足。
安吉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冷明珠告诉,从2013年开始,县里启动针对茶叶的肥料试验示范研究,并建立长期施肥监测点,通过不同的施肥方法,来监测茶园土壤的养分变化,以采取必要的培肥和改良措施。“在改良酸化土壤的基础上,我们引导茶农改变施用单一复合肥的习惯,转向有机无机配合,养分按需施用,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同时增施有机肥。”
据介绍,现在安吉每年享受补贴的3000吨商品有机肥中,有一半以上用在了茶园里。今年,通过当地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800吨茶园配方肥还将以每吨补贴600元的方式在农资店销售。此外,安吉目前还正在进行缓释肥、木质素缓释肥等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
与普通肥料相比,缓释肥因营养释放速度缓慢、肥效长,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坞镇白沙山的国华茶果园,已连续两年施用有机缓释茶叶专用肥,茶农黄国华说:“与过去相比,现在少追一次肥,叶芽也整齐不少,省了肥料,还省了人工。”
从生产这一缓释肥的万里神农有限公司了解到,几年来,该公司一直从事养分有机缓释技术的研发,已在水稻上累计推广应用50万亩。目前,许多茶叶主产区也开始关注缓释肥,今年公司将在浙江多个县市进行试点示范。
不过,发现,相比商品有机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产生的沼液、沼渣,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一直难以推进。分析症结,许多茶农最关注的,还是沼液利用存在的潜在安全性,以及高昂的人工成本。但在一些地方,菜饼开始“变废为宝”。比如金华市武义县,去年通过政府招标,茶农定点购买菜饼肥,可获政府一半补贴,去年总共推广应用了1000吨。今年,武义县继续采取该措施。
多种模式让施肥更科学
如果说利用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是从优化肥料品种入手,那么在浙江许多地方,茶叶“减肥”的另一项抓手,在于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更为科学的施肥方法,两者配套构建起环境友好型的茶叶施肥模式。
“好茶是养出来的。”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告诉,要想既提高茶叶产量,又减少化肥用量,必须同时从“土”和“树”上做文章。许多老茶园长年连作,容易产生不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的障碍,比如:土壤酸化、养分元素不均衡、土壤物理性质变劣等等。对此,浙江正积极推进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树”,浙江一手抓良种化,根据当地的茶叶生产情况和自然、土壤条件,确定适合栽种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另一手则配套栽培技术,比如在春茶前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肥料。
发现,一些地方还通过立体化栽培模式,建立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体系。像安吉县在一些茶园里养鸡,不光鸡卖得贵,鸡粪还可制成有机肥施用于茶叶;还有一些业主则通过内部小循环,将生猪养殖排泄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所产生的沼液、沼渣,都是绝佳的有机肥,这种方式简单易学,推广速度可观。
水肥一体化在浙江的果蔬产业上应用广泛,既能做到精准施肥,还能大大节水,受到种植户的追捧。不过,调查发现,该技术在茶叶上却应用得很少。据陈一定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的茶园多在坡地,而喷滴灌设备造价成本高,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让许多经营主体望而却步。
尽管应用不多,但一些敢于试水的茶农,依靠水肥一体化栽培方式,还是尝到了甜头。在茶叶主产县松阳,两家茶叶家庭农场在装上了该系统后,可“减肥”三成左右,另外节水、省工的效果也很明显,而且通过“智能化”的设计,业主通过手机即可轻松控制整个系统。
了解到,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今年,浙江将有4个县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其中3个县将在茶叶上进行重点突破。不久前,浙江省已召开座谈会,部署落实该项工作,今后有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