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出了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四个转变”,即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由此,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分别压减2万艘、150万千瓦,新建8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从国内外的实践情况看,海洋牧场在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三次产业带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2015年10月,汪洋副总理在山东考察期间,对海洋牧场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生态修复,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之路。发展现代海洋养殖业,对保障食物安全、改善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研究海洋养殖业发展战略,把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海洋养殖与水产加工流通、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相结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有关决策部署,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的“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提出的“发展海洋牧场,加强人工鱼礁投放”部署安排,农业部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海洋牧场233个,覆盖海域面积超过85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根据专家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固碳量19.4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可以说,海洋牧场建设对于增殖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正在显现。
今年2月24日~25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山东省日照市专题调研海洋牧场建设,强调一定要科学规划海洋牧场建设布局、规模和内容,把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一定要强化科技支撑,科学确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选择增养殖品种,科学选择增养殖模式,制定标准和规范,建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估机制,对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一定要聚合政府部门、科研教学单位、企业、农户等多方力量,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形成海洋牧场建设的合力;一定要加强海洋牧场产业化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水产加工流通、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促进海洋牧场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相结合,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海洋牧场已经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打造六次产业的重要依托。海洋牧场建设的实践表明, 发展海洋牧场,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