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走进凉山州宁南县梁子乡鲁南山牧场,一片片广袤的草场如绿地毯般覆盖大地,一群群洁白的羊群像朵朵白云悠然飘荡……除了醉人的景色,最让当地群众高兴的是,4月9日总投资118万元的鲁南山牧场养殖基地已正式开工建设。养殖基地包括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棚圈、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饲草加工基地,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利用率。
而鲁南山牧场养殖基地的建设,则是近年来宁南“畜”势勃发的一个缩影。
力促转型发展
2017年一季度,宁南肉类总产量8370吨,畜牧生产实现平稳增长。“畜牧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7年,力争实现四畜出栏45.8万头,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5000元。”县农牧局负责人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2016年宁南新建标准化圈舍2.07万平方米,实施人工种草2.44万亩,改良肉牛5000头;投入资金467.38万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草良种补贴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投入资金610万元,完成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项目、州级现代畜牧业试点建设项目、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转型发展,也是宁南畜牧产业项目的重点工作,核心是全面推进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同时,宁南以实施各种项目为依托,抓好各乡镇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培育。2016年,新增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7户;培育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86户;培育存栏5头以上肉牛、3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470户。截至目前,宁南共注册畜牧家庭农场500余户。
创新养殖模式
2017年初,骑骡沟乡正坝村村民董志会多方筹资,成立了龙琴家庭养殖场。但这个存栏能繁母猪100头、年产仔猪2000头的养殖场,最初却引起了周围村民对排污问题的担心。
面对村民的担心,董志会不仅承诺“粪尿不外排,气味不难闻”,还保证能为大家供气,节约肥料钱。因为在县农牧局的指导下,他找到了修建集中沼气池这一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的“新路子”。
“这个县上补助2万元,共花7万多元修的沼气池真是千值万值,环境变好了,猪都少生病了。”说起生态养猪的好处,董志会赞不绝口。猪场沼气不仅可以满足周围20家农户生产生活所需,而且猪场产生的粪尿,经沼气池发酵后,全部泵送到500亩的桑园和蔬菜地里,让猪粪尿真正变为“庄稼之宝”。
宁南积极探索 “种植→养殖→制肥”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帮助更多像董志会一样的生态养猪大户开展好养殖场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共安装沼液输送管道1.2万多米,配置、安装器材10套,抽渣泵15台,沼液可灌溉2000余亩以上耕地,有效防止了沼液对河流、土壤的二次污染。
为了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宁南把科技培训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农民夜校”,2016年举办各类畜牧养殖培训112期,培训从业人员1.3万人次。另外,财政的支持也保证了宁南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县上每年纳入预算的畜牧经费有6笔438万元,同时还建立起了财政助推畜牧产业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