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滴水换一粒粮。今年“三夏”,以往灌溉用水靠等、靠守、靠抢的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的部分地区终于用上了省时、省工、省心水,滋润着农民的心田。
而这一切,正得益于荆门市正在实施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后,荆门市在湖北全省率先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确定位于沙洋县的漳河水库三干渠灌区内,陈池、洪庙、仓库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区域为2016年试点区。一年多来,沙洋试点区内节水效果明显,用水秩序好转,改革工作成效初显。
“总结和推广沙洋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促进灌区农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表示,荆门市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想,围绕“探索南方丰水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定位,精心办点示范,在全国争创一流。
湖北省水利厅厅长周汉奎说:“荆门市水价改革工作,领导重视,力度很大,成效很好,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按户连片耕种的姊妹篇
近年来,荆门市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这一“规定动作”的同时,推行由沙洋首创的全县“按户连片耕种”这一“自选动作”,给全省、全国树立了改革的样板,大大方便了农民灌溉用水,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正是土地按户连片耕种改革的姊妹篇。”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一语中的,两项改革相辅相成,土地连片后,更有利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揭建平向介绍说,沙洋正在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价并没有多大变化,也不仅是完善一些水利基础设施,而是依托水系,从源头开始,通过“项目搭台、改革唱戏”,将水利建设与农田整治有效结合,形成一整套的综合解决体系,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让农民群众满意用水,又拧紧节约用水的“阀门”。
本报近年来多次赴沙洋“按户连片耕种”,深知在很大程度上,按户连片就是由于当地农民在灌溉时极度不便,被迫无奈逼出来的改革。
在沙洋县最早探索按户连片且最具代表性的毛李镇三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杜龙兵告诉:“以前三坪村灌溉时花钱买水,怕中途被别村截走水源,全村劳力要不分昼夜守候在10公里的渠道上,由于水渠年久失修漏水,能有一半水押回来就算不错了。水到村后也是纷争不断,各组各户都想争先放水,各自拉起长管子,矛盾时有发生,村干部太难当。”
三坪村这样的事情在沙洋县并不是孤例。“不管是发展种植还是养殖产业,都离不开水,外来户到村里流转土地,首先就看水源条件怎么样。”沙洋县五里铺镇陈池村党支部书记陈克红对说,“村里的高岗田太多,完全要依靠漳河水库三干渠调水。没改革之前,每到插秧季节,调水困难,所有村干部先上阵,十几公里水渠来回巡查。不划算也要去,不然农民插不上秧。调回来只有那么点水,还经常为水与上游的邻村扯皮,你不让我放水,我就不让你过路。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发展呢。”
“每年5-7月是基层干部最头疼的时候,各村为抢水,用剑拔弩张形容也不为过。”在沙洋乡镇基层工作多年的沙洋县副县长王华芳对此有很深的体会,“一说要放水,各村各户都要派人去田间守水,基层干部为调解矛盾做了大量工作。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水或没及时用上水,粮食就会减收。”
沙洋县地处鄂西北山区余脉与江汉平原结合部,东有汉江穿城而过,西南有长湖,北倚漳河水库,按说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工程众多,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何灌溉用水也很困难?
原来,受特定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沙洋常年西北易旱、东南易涝,水旱灾害交替频发,“旱包子”“水袋子”问题由来已久。在沙洋县委已任职10年的揭建平介绍说,沙洋共有耕地93.5万亩,其中62万亩农田处于漳河水库灌区,由于地处三干渠下游,农田需水时段集中,每逢大旱,灌区放水困难重重,调水慢、分水难,抢水打架等问题经常发生,镇、村干部既为此牵扯精力,还要为浪费水资源买单,全县上下要求统筹水价的改革意愿尤为强烈。
从2014年开始,沙洋县着力研究解决农民用水权益保障和提高用水效率的问题。一是完成了13个水管站的体制改革,完善了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实施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县级《考核办法》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设施6104处,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54个,渠系水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三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农水建设,规范用水者协会,实行用水农户申请,协会申报,供水单位直接供水到田。四是在中小型水库灌区和泵站灌区,实行基本水费制度,以丰补旱。五是对小型塘堰将管理权分包到农户,将用水的责、权、利统一起来。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减少了社会矛盾。
2016年3月,在湖北省、荆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洋县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涉及五里铺、曾集两个镇8个村1615户6016人,灌溉面积3.09万亩。
“三定”“六结合”打好组合拳
“沙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把水节下来,关键一步是要让农民有自己的水权,为以后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奠定基础。”沙洋县县长刘克雄说,沙洋县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试点要求,紧扣“节水、减污、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运行、水管单位良性发展”等关键词,着力建立了明确主体定水权、分级分类定水价、靶向施策定奖补的“三定机制”。
如今,沙洋县已确定在2020年前,每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39亿立方米以内,将其细分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水主体,洪庙片区407万立方米、陈池片区320万立方米、仓库片区390万立方米,并逐步颁发用水权证,明晰农业水权。
农业水价不再一刀切,而是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在沙洋县试点区内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今年新执行的农业水价公示牌放在显眼位置:粮食作物终端水价0.093元/立方米,其中方量水价0.033元/立方米,基本水价0.02元/立方米,末端渠系水价0.04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及养殖业终端水价0.133元/立方米……
荆门市也出台奖补办法,将沙洋试点的奖补资金列入2017年市级财政专项经费预算,根据具体情况对试点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水管单位实行精准补贴,对种粮农户按照节水量分档奖励,运用高效节水技术的每亩奖励5元,对调整耐旱粮食作物的每亩奖励3元……
沙洋试点作为荆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第一批次,将在2018年底完成改革任务。荆门市水务局副局长孙瑞介绍说,荆门全市将计划用9年时间实现农业用水方式根本转变。
荆门市在放大改革效应上精准发力,既突出主题,又加强各项改革的相互衔接。既对接国家改革政策,又考虑地方实际和灌区具体条件,注重各项改革的统筹性、协调性和联动性。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具体体现,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荆门市委副书记孙兵说,要坚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系统工程,结合荆门实际,做好“六结合”,即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按户连片耕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相结合,与财政节能减排综合试点相结合,与农村自来水厂运行维护机制改革相结合,综合施策打好改革组合拳。
荆门市大力推广按户连片耕种的“沙洋模式”,通过土地集约、连片经营,解决因土地碎片化导致的灌溉效率不高、灌溉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
荆门市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干支渠道防渗衬砌、涵闸维修、泵站更新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快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建设、供水计量设施及信息化建设,整合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荆门市进一步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机制,将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依托协会具体负责工程管护、用水管理、水权分配、水费计收等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办好节水型示范灌区,开展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节水减排水平。沙洋县则是理顺协会和乡镇、村之间的工作关系,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乡镇干部年度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干部和协会共抓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农民种田用上“顺心水”
“要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突出荆门特色,展示改革成果。”荆门市市长张依涛表示,荆门市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农民种田最为难、最担忧的就是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可以优化配置水资源,维持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让农民种田用上“顺心水”。
荆门各地采取召开会议、解读政策、算账对比、上门宣讲、典型引导等有效手段,让群众弄懂政策,帮群众解疑释惑,使用水农民明白,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用政策工具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总体上不会增加农民负担。沙洋县改革试点也初步实现了省钱、省时、省工、省事、省心等成效。
“改革确实是为老百姓办了大好事。”谈起改革前后的对比,沙洋县曾集镇水管站站长易伦高深有感触地说,“那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之前是家家打井一口比一口深,或者拉长管子接电线,费钱费时,如今末级渠道直接到户,用水成本不到20元/亩。”
“以前放水速度就像不到30码的三轮车,现在放水就像80码的小汽车。”沙洋县五里铺镇红庙农民用水者协会秘书长陈华峰形象比喻说,硬化沟渠后,农民放水、走路都比较满意,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6天。
“以前把水调回来,是靠个人经验给各家各户抽水,计量不准,分配不均,说服力不强,跑冒滴漏的水也得农民付钱,村集体统收统支水费也容易造成不公平。”55岁的沙洋县曾集镇仓库农民用水协会副会长陈先兵与水打交道多年,他向介绍说,现在把用水计量点下移,在支渠口计量,基本上就是在田间安装计量设备,更有说服力,每个农户用多少水、付多少费一清二楚,减少了摩擦。
“以前土渠调水浪费70%以上,现在损耗在路上不超过10%,节水效果明显,农民水费成本大大降低。”沙洋县五里镇陈池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解中华自家种了30多亩田,连片后用水更方便,他告诉,现在装了节制阀,实行计划配水,分段灌溉,农民不再户户抽水、多级提水,不需要整夜守水,村干部不再为灌溉发愁,收费供水一切交给协会。全村已实现土地按户连片,灌溉条件又得到改善,今年村里成功引进了流转2000亩田的大客户。水渠两年不管就基本荒废,下一步,还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让设备更先进,管理更科学,协会经费得到保障后,可将水渠日常维护任务安排到各小组来分段承包。
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通过明码实价、精准计量,广大农民增强了“水是商品”“节约用水”“节省开支”的意识,农村因为灌溉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荆门市副市长梁早阳表示,荆门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节约用水得补贴的良性运行机制,既不能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要促进节约用水,荆门市将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走出一条符合荆门市情水情的水价改革新路。
5月25日,由湖北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在荆门市召开。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赵金河表示,荆门水价改革工作抓得十分有力,成效非常明显,沙洋试点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代表着今后改革的目标和希望,要积极推广该试点经验,起到以点带面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