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主食产业化企业数量、总产值规模、技术水平、整体工业化率等指标,均连年居于全国首位。省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迅猛,年加工转化能力超过9000万吨,小麦粉产量达2926万吨,主食产品产量600万吨;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从70%提高到目前的82%,主食产业化率从不足15%提高到目前的35%,其中小麦粉及工业化馒头、挂面、方便面等年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
河南从“天下粮仓”成功转型成为“国人厨房”的实践,形成了在国内影响广泛的“河南经验”。近日,本报通过走访河南部分主食加工企业,深入了解了主食加工产业发展的情况及主食加工产品是怎样走进人们生活中的。
前景
企业抓质量、树品牌,积极应对消费升级
有消费者反映,主食选择原来是看价格实不实惠,现在更多地是看产品品质和品牌的影响力。随着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对食品的健康安全提出了要求,特别是馒头、鲜湿面条等我国北方地区居民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产品的要求更是明显提升。
成立于2003年的郑州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是郑州一家集传统优质主食研发、生产的现代化食品企业。在多福多食品公司内,一条环绕生产车间的参观走廊能清晰地看到馒头生产制作的全过程。“我们与中粮、五得利等面粉企业合作,以优质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多种系列的优质馒头和鲜湿面条,从原料选用到加工制作全部公开透明,就是让消费者吃得真正放心。”多福多食品公司总经理刘霏说,目前,在郑州市场上我们每天供应15~20万个馒头,占馒头市场的15%以上,每天还供大型企业团餐面条50~60万斤。
开封市天丰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年加工小麦20万吨,年加工挂面、调味面3万吨,日加工馒头24万个的生产能力,其“双鱼”品牌产品延续了近100年。为强化产品品质,扩大“双鱼”品牌影响力,天丰面业公司建立了从小麦收购到产品出厂进行全面控制的“品质控制程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可追溯性,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境内外投资者纷纷赴豫投资建厂。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五得利集团、华龙集团、克明面业等中外知名企业,近几年来通过新建、改建、租赁、投资参股等方式,已经在河南落户并形成年加工能力500万吨的规模;而三全、思念、白象等省内知名企业,也积极向省外扩张,利用当地资源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初步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的良性互动。
困局
主食产品受技术困扰,行业资金进入量少
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面制主食生产供应长期以来以手工作坊为主。然而,作坊式生产往往被贴上产品品种单一、产品低质化、环境脏乱差的“标签”,在食品安全营养上无法保障。
在主食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全国面制食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心羽介绍,由于受制于宏观形势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主食企业经营一方面面临着技术支撑缺乏、工艺落后,主食产品品质无特色、无竞争力、无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市场销售和企业经营经验缺乏,市场策略不清晰、不稳定,销售困难重重。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面制主食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产业化示范及推广的企业,兴泰科技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全国首倡“主食产业化”理论,提出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主食产业的思路。为探索现代主食产业发展模式,由兴泰科技公司出资,多福多食品公司也应运而生,之后又将其模式进行完善,以“主食产业化示范项目”形式进行推广,探索、总结、验证主食产业化项目建设运营的全套模式。
有兴泰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多福多食品公司成功摆脱了当前一些主食加工企业的技术、工艺难关,但需要自负盈亏的多福多公司在发展中同样遇到资金不足难题。“受制于金融环境,融资难、融资贵,经营压力较大,是现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进入,长期而言产业将缺乏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刘霏介绍。
为此,兴泰科技公司营销副总监杨宇介绍了一些破解模式,“目前我们已与国内知名的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将现代金融手段引入到主食产业化项目的推广中,形成了‘融资租赁’、‘分期付款’、‘参股合作’等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后期经营亏损退出的问题。”
对于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河南省粮食局积极建议河南省政府设立“河南省粮油深加工暨主食产业化发展基金”,对优质企业项目建设进行必要的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建立了5亿元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扶持基金。目前,省政府已同意基金实施方案并全省印发,这将对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尤其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破解
优厚政策正在发力,企业前伸后延共享资源
当前,国内虽然出现了部分规模企业,但受先进技术和装备缺失、行业利润率低,产业优化升级依然困难。2012~2017年,河南省积极筹集近5亿元的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先后分7批采取贷款贴息方式对200多个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为进一步占领市场,多福多食品公司以社区内或附近超市为核心,构建了1300多个销售网点覆盖郑州市区,同时推广“多福多跨主食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社区便利店的合作、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新蔡县麦佳食品公司则通过与京东集团合作,通过“APP”订购,开展超市产品送到家服务,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豫南上蔡县,久久农业科技公司正在加紧生产,这个以面粉加工为主的企业在主食产业化推进过程中也在创新。“我们与三全食品、克明面业等大型主食加工企业保持稳定的供应关系,同时还将小麦胚芽开发为即食休闲食品,丰富了主食加工产品的种类。”公司副总经理李卫国介绍。
“在对粮食流通加工环节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全省还新建和续建了大批高起点、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使加工企业前伸农业领域,建立优质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后延商业领域,设立便民连锁超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粮食’,实现主食产业相关技术、服务、营销经验的共享。”河南省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处处长朱保成介绍。
去年,河南省发布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做大做强面制品等优势产业的龙头品牌,扩大中高端、高成长的食品产业规模,提升特色产业品牌竞争力。
“主食产业化从提出到推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集成或自主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包括工艺、装备、标准,以及现代商业模式,从原料到产品、从加工到销售,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晓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