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用水大户变身节水大户
2017-08-08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农业向来是用水大户。然而,翻看最新发布的“节水榜单”,农业用水的表现十分抢眼。

  《2016年水资源公报》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减少6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减少84.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减少26.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28.1亿立方米和19.9亿立方米。

  事实上,灌溉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90%。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展节水灌溉等举措,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灌溉用水量基本稳定或减少,是国际灌排委员会原主席、中国水科院总工高占义等人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令高占义感到自豪的是,国际灌排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灌溉面积和微灌面积分别为6587万公顷和527万公顷,均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的喷灌面积为373万公顷,位列世界第三。

  水利部农水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结合实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和相关规划,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和节水灌溉。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生态节水型大中型灌区,加快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全国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1亿多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500亿公斤。

  在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攀升的同时,衡量农业用水效率的尺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6,2016年提高到0.542,不要小看这0.022的进步,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用水和灌溉面积基数很大,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非常不易。”高占义表示。

  在高占义看来,节水灌溉不仅仅是省下了水,同时,对实现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省下的农业用水可以更多地用于生态环境补水或减少地下水开采;另一方面,滴灌等节水设施通常是水肥一体化运作的,在节水的同时,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对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高效节水灌溉可实时适量灌溉、节省灌溉用工,但建设成本较高,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及管理,实现节水增效。

  我国在发展节水灌溉上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但也仍需看到,目前仍以传统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仅占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3成左右。中国水科院水利所研究员李久生指出,与先进灌溉国家相比,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所占比重偏低,农业节水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好技术还要推广好,才能真正落地。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的不够健全,是目前制约节水灌溉发展的难点之一。因此,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节水技术推广提供支撑。”李久生表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