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价值链不能断裂
2017-08-18   作者: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到2050年,预计将有66%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世界各国普遍涌现了城市化大潮。

  “随着快速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推进,贫困、食物不安全和营养不良日益成为城市所面临的问题。这种快速转变正改变饮食结构,重塑产业链,推动小农场与现代超市的对接。”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发布会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接受《中国科学报》时如是说。

  一、城市化下的农业

  樊胜根表示,城市化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重塑农村和城市地区的食物安全、营养、贫困以及发展方向。

  一方面,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将给全球食物系统和农业生产带来日益增长的压力。环境退化、气候变化、极端气候条件,以及有限的可供扩张的未开垦土地等使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营养不良的三重负担:饥饿、营养不良以及超重和肥胖症等形式的营养过剩并存。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为抗击饥饿与营养不良、增加就业、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行动带来新的机遇。

  他认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将决定2017年及以后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的主要趋势。在未来数年间,如何管理城市规模的扩张将成为确保农业增长和全球食物安全的关键。

  城市化对农村生产者而言可能是一大利好,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向城市地区供应有营养的食物,同时从更大、更富裕的城市市场中受益。但是,“城市需求的增长未必能使小农户受益,因为各种限制使其难以进入大的市场,而他们才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樊胜根说。

  他举例说,一些非洲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刺激了经济发展,中产阶级得以发展壮大,城市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是富裕的城市消费者却倾向于从外国进口面包,不愿意从20公里之外的农村满足食物需求,显然这不利于本国农业产业增加就业和收入。

  “中国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也有这种现象。消费本地有营养、高价值的农产品,既让小农户有所收益,也让自己和家人放心吃,对双方都有好处。城市市场与农村食物生产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能断。”樊胜根说。

  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城市地区改善食物安全和营养的困难,可以归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小农和城市消费者之间的薄弱联系。应通过改善政策协调、增强价值链、利用中等城市、在非城市地区进行关键投资和促进富有成效的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加强城乡关联。

  二、开发城乡价值链

  在樊胜根看来,强有力的城乡联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食物安全与营养。鼓励城乡互利发展的一个方法是开发价值链,并打造更有效和更具包容性的食品体系。

  食物价值链包括食物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和活动,还包括投入和生产、储存、加工、配送、运输、零售和消费。例如价值链能够向城市消费者提供农村小农生产的食物并向小农提供城市或城镇生产的投入品。然而,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可能会破坏这种流动。

  如,种子和肥料等投入品缺乏或小农在获取投入品方面面临地域和资金障碍,可能会削弱价值链上游环节。缺少加工、磨粉加工、冷藏和运输环节,可能会导致价值链中游环节断裂。薄弱的运输基础设施会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使小农无法向下游城市消费者销售其产品并且可能导致更多的粮食损耗和浪费。

  尼日利亚水稻价值链的薄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水稻采后加工(碾米、蒸谷和清理)及营销(称重、包装和贴商标)在大米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国内价值链高度分散,尼日利亚80%的大米由许多中小型磨坊加工,其所采用的技术、获取服务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千差万别,导致最终产品在质量、标签、味道上存在很多不一致。

  “健全的价值链对改善生计、食物安全和营养至关重要。如果尼日利亚国内水稻价值链垂直整合情况良好,消费者也不会舍近求远青睐进口大米,以至于城市地区购买的大米中有60%来自进口。”樊胜根说。

  他注意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正在影响主食价值链。增加农产品商业流动、转变饮食以及商业市场在满足城市需求方面的巨大作用,均有助于这些价值链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投入,如广泛可靠的电气化、冷藏运输和储存设施的改善,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价值链的后部分蓬勃发展。价值链中游部分也在这种转型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利用这些变化,应当为实现更加高效、包容的城乡价值链和改善纵向协调提供支持。如垂直合作社可以供应服务并实现生产者和市场的互联,再如“中国日益兴起的‘互联网+’农产品,通过电子贸易这一平台将消费者和农户连接到一起,会带来双赢”,樊胜根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