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湄潭经验值得借鉴
2017-09-21   作者:韩晓 张兆福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汪洋要求,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习惯出发,合理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在整治中既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也要注重保护传承乡村文化。

  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放在湄潭县召开?原因是这里虽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特别是在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新的经验,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遵义市湄潭县偏岩塘村是当地打造的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迎着桃花江,背靠仙谷山,这里因山取势,建起了一片黔北民居。2016年这里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7.5万人。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如何保持村庄干净整洁也成为当地重视的一大问题。湄潭县农牧局能源办公室主任牟鸿:

  牟鸿:这是我们农户用污水收集池,农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在里面,经过隔栅流进主管网,到终端集中处理。 

  去年,偏岩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项目正式启动。通过这样的户污水收集池,偏岩塘农户和农家乐产生的污水在经过处理后,就会排放到这个人工湿地生物床。湄潭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王凯:

  王凯:我们通过定期到现场取样,然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通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污水设施处理之后的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 

  在污水治理的同时,偏岩塘的垃圾处理也是紧紧有条。一大早,村民们便带着自家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来到再生资源回收站,通过分类称重兑现积分,再兑现生活日用品。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居偏岩塘组村民邹火东:

  邹火东:我们这个地方的瓶子废纸,也可以拿到可回收站,积分兑换东西,为我们这个地方打造了美好的环境,也给小孩从小培养了环保意识。 

  为了提高村民对垃圾管理的积极性,偏岩塘于2016年,为每家每户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对于村庄垃圾治理,县里还配置了11个统一的地埋式垃圾桶。每个体积5立方米,可以容纳一吨垃圾,每天由县里统一进行深埋处理。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偏岩塘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房屋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如今,就连那些曾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客栈,实现了“养家不离乡”的愿望。湄潭县鱼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守东:

  陈守东:我们偏岩塘通过对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垃圾的分级管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让整个村庄变得干净整洁,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风景画,下一步我们将这些经验在全街道进行推广和完善。 

  污水、垃圾,遵义市湄潭县对这两项农村环境问题的整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充分肯定了贵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朱启臻表示,汪洋副总理强调的,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最难啃的三块“硬骨头”。

  朱启臻:农村的人居环境最近几年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但是有几个让大家头疼的问题。比如厕所,已经经过了几轮改造,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另外一个是垃圾的收集处理,最近垃圾问题变得严重。还有就是污水,有些地区有污水处理厂,但是污水处理厂的利用率也比较低,所以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起来比较难。 

  会上,汪洋还要求,各地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污水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建成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什么样的体制才是适合农民的人居环境管理体制呢?朱启臻认为,想要确保治理成果长期保持成效,必须要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适应老百姓的需求。这样,农民群众才愿意参与其中。

  朱启臻:对于垃圾问题,不能用城市的思路来解决,所以提倡垃圾有效利用,怎么让这些垃圾利用起来,应该向传统的农村寻找智慧,比如最近提倡家庭农场可以实现种植和养殖业结合,材料就可以循环起来了,垃圾就得到了有效利用。再比如污水也是,厕所也一样,厕所盖得再好,也可能不是农村老百姓需要的,比如老百姓要养殖,要利用沼气,要用人粪尿做肥料,那么城市的厕所就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想改变厕所利用,一定要结合农村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老百姓的习惯,要因地制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