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安溪县榜上有名。佳音传来,茶乡沸腾,“借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东风,茶产业‘二次腾飞’如虎添翼。”
构建茶产业发展制高点
“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茶业为主导产业。”县农茶局副局长谢景欣介绍,创建区域为西坪、虎邱、芦田、龙涓、尚卿、官桥和龙门七个乡镇及城区工业园、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土地面积1154.52平方公里,42.83万农业人口,23.62万亩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0%,囊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人才、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区域。园区涉茶总产值超90亿元,占全县涉茶总产值的61.25%;茶叶种植和产品加工年产值56.1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2%。
缘何确定这些区域?谢景欣说,创建要求“产业园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安溪县主要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集中分布在县域东南区域,区域内茶业产业聚合度高;区域内的中心城镇龙门镇作为安溪县南翼新城区,紧挨闽南金三角中心城市厦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同时,由于传统产业向电商领域延伸必不可少,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对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茶学院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城区工业园茶叶精深加工能力领先业界等原因,将两个电子科技园区、茶学院和城区工业园作为园区产业链延伸、拓展与提升的支撑。
创建产业园申报成功,业界人士纷纷叫好。“创建产业园,将使安溪县茶产业得到系统提升。”他们认为,产业园除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外,从源上讲,它将构建中国茶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茶产业发展高端平台;而从惠民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创业载体,“产业园将让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中获得更多收益。”
县农茶局局长陈志明表示,产业园将立足茶叶生态种植和产品加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以培育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茶叶生产加工为基础,以提高茶叶的供给质量和品牌效益,建设现代茶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支撑,强化园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建设‘国家一流、华东领先’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安溪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
投入18.2亿元打造“五大区”
陈志明介绍,未来,安溪县将按照“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集成+品牌营销”要求,着力建设现代茶业引领区、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茶产业“二次腾飞”。
建设现代茶产业引领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至2020年,园区将投入资金18.2亿元,实施30个重点建设项目,围绕“一心”“两轴”“多园”,推动安溪县茶产业由散点状分布形态向区域产业极核中心发展,实现园区年产值120亿元,引领中国现代茶业发展。
建设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打造高端平台。通过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茶叶园、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溪茶学院、EC产业园、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中国茶都市场、安溪品牌茶企总部区、18家茶庄园、27家市级以上创业创新基地等为依托,打造七个高端产业平台,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支撑带动安溪茶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一体化发展。安溪县将围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纵向拓展上:加大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武装,深度开发花草茶、养生茶、茶酒、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功能性饮品及生物科技产品,丰富茶叶品类结构,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横向拓展上:突出茶旅经济和茶机制造,大力推广发展“茶庄园+”开发模式,打造大型茶业综合体,整合“丝路”文化资源,推动茶旅互动、茶旅共荣;加大茶机研发创新力度,打响“中国茶机·安溪智造”品牌。
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园区拥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59家SC企业、116家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58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31个家庭农场,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家庭农场)”利益共同体,带动12万农户。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提升农业竞争力。2017年—2020年,新建高标准生态茶园2.1万亩,推行统防统治茶园12万亩;开展“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营销,助推打响安溪铁观音公共品牌;开展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营销,打造一批高端个性产品;扶持龙头企业,打造茶企航母编队;推动中国茶业交易中心建设,探索茶叶大宗商品交易及铁观音期货交易市场,进一步挺进传统、新兴、网商、海外和文创市场;探索“银行+社会资本+重点项目”投贷联动模式,成立县级担保平台,抓紧构建茶山茶园价值评估体系,打通各类资本进入茶产业通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产业插上资本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