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在茫茫荒漠沙地上建设起112万亩人工林场。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蕴藏着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充分认识、认真研究这三大效益,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生态效益。这是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荒漠沙地上创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所带来的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释放氧气等生态好处。习近平同志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学习这一重要论述,我们更加敬佩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创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应清醒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努力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
生态经济效益。这是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植树造林获得的木材、林产品以及与森林相关活动所获得的生态经济好处。举其要者: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012万立方米;这里的野生植物多达600多种;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这些数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经济效益,还让我们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有了更切实的体悟、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社会效益。这是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有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学习,创造更多的生态社会效益,就能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有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重视和研究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的三大效益,还应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创造生态效益是创造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态效益就不会有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创造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是创造生态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