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怎样才能端得牢?除了要依靠广大农户外,中央储备粮队伍也是保护中国人饭碗的一支重要力量。
最近,半月谈走进中央储备粮湖北荆门直属库,为你撩开中央储备粮的神秘面纱。
“地头粮”过关斩将变“皇粮”
在荆门市城郊,42栋仓库有序地矗立着,这里即是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10月底,各种装满粮食的卡车在这里排起了长队。
据介绍,田间地头的粮食要摇身变为“皇粮”——中央储备粮,需要经过一套规范而严格的程序。首先卖粮人要登记领取一张“一卡通”,与银行卡绑定;然后等待粮食的扦样检验,如果质量过关,则过磅称重;过磅后便到指定的仓库卸载,通过传送机将粮食送入储备库。
在这个过程中,仓库保管员会再进行一次抽样检验,如果不合格则会被拒绝收购,并停止入库;卸粮完成后,运粮车辆再过磅一次,计算出粮食的实际重量。至此,整个售粮过程便算完成,储备库将在当天将粮款转入卖粮人的银行卡。
在扦样检验处,半月谈看到,这里摆放着砻谷机、精米机和粮食水分测量仪三种小型设备,分别检验出糙率、精米率和水分含量。检验员喻梅说,任何一个指标未达到要求,送来的粮食便失去晋级为“皇粮”的可能。
在6号仓库旁,一辆卡车正在卸载。保管员王镒瑞拿起托盘,在传送带上舀起一些稻谷,然后回到入库检验室,重复着和喻梅一样的工作,最后经过对比确认两个人的检验结果没有出入后,他才放下心来。
通过这两道检验关的粮食算是入库了,但离真正成为中央储备粮还有一道关。据介绍,为确保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良好,在粮食每入库500吨时,检验员会再进行一次扦样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不仅将启动追责程序,还会把已入库的不合格粮食清理出库。
过了三道质量关,这样的优质粮便成为真正的“皇粮”,它们将在直属库里接受静态保管。
粮食比人还住得“舒服”
走进1号仓,薄膜锃光发亮,走道一尘不染,空气干爽宜人……在这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近6米高的稻谷像厚厚的金黄色地毯堆叠着。
“经常有朋友问,你们保管的粮食怎么样?我说它们比你还住得舒服。夏天你可能不舍得开空调,但我们的仓库温度都控制在摄氏25度以内。”荆门直属库的仓库保管员朱斌说。
根据国家政策,中央储备粮每年轮换30%左右,这意味着粮食入库后一般要储存3年时间。荆门直属库副主任王先斌说,粮食存放的时间一长,品质就容易下降,就无法保障国家优质粮源的调用,所以如何做到保鲜、保质,就是他们的核心使命之一。
为此,荆门直属库在科技储粮和绿色储粮上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实践,其目的就是为粮食提供“舒适”住所。
如今,荆门直属库已经普及地能制冷、智能通风、新型材料隔热、空调补冷控温等多项储粮技术,储粮年平均温度在11℃以下,最高粮温在28℃以内,做到了把粮食装进“保鲜箱”,储粮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到2016年底,全国中央储备粮的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
监管始终在线的智能化粮库
在王先斌的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智能化粮库集成系统,各种与中央储备粮有关的信息便一目了然。目前整个系统已集成智能气调、智能出入库、仓储信息管理、粮情远程监控、智能安防和数量在线监测等6个部分的内容。
半月谈看到,这套系统可以切换成3D模式。点开其中的粮情界面,各个仓库的温度、湿度和虫害等信息便实时呈现;如果需要调看监控画面,分布在仓外和仓内的共150个探头,可以帮助在办公室实现无死角的全覆盖巡查。
从2014年开始,中央储备粮智能化粮库建设全面启动,到今年底将实现垂直体系智能化管理的全面覆盖。
宜存率是仓库里的粮食是否质量良好的衡量指标。目前,荆门直属库的粮食宜存率达到100%。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廉凤国说,智能化粮库的建设可以做到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也可以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国内粮食市场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的储备粮可以随时出库,成为平抑市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