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近日下发通知,同意河北省大名县等135个县市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据统计,加上此前入选的首批90个及第二批116个县市区,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已达341个。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他们相对有经验、有见识、有技术、有门路,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是非常适合创业的主体;另一方面,过去大多数农民工是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扶贫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机会越来越多,农民工不再需要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在本地就能够有机会实现自身发展。
据农业部此前的统计,我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已达700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比例为68.5%。农村“双创”人员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并呈现交叉融合、竞相迸发的态势。
“虽然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有很多机遇,但毫无疑问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面临着很多困难。”李国祥告诉,前段时间自己在西部某地区调研时了解到,有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办起了观光采摘,但引进的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李国祥说,这些困难暴露出的既有创业主体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也有公共服务方面的欠缺,比如融资难、用地难、人才聘用难、市场开拓难和技术获得难等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启动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试点采取3年滚动的实施方式,每年选择一批县级地区开展试点,并予以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渠道支持。按照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的原则,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较重,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输出地为主,选择一些县级城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返乡创业就业特色鲜明的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李国祥认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情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此次下发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探索,优化返乡创业体制机制环境,打造良好创业生态系统。围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面临的场地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及融资难融资贵、证照办理环节多等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园区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等。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以返乡创业促扶贫发展、转型脱困、化解产能、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和重点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积极与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市场资源,公益性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加强对接。
通知还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推进实施,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对创业就业的监测,及时掌握返乡创业就业等相关情况。
李国祥表示,随着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推进,将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返乡创业,摸索和积累出好的经验,更好地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