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漳州市民吴焕光到市区胜利路新华都超市购买猪肉,付完钱后,习惯性地通过超市消费小票上的一个追溯码,发送短信查询到猪肉从养殖到屠宰检疫的全部信息,结果显示猪肉质量合格。“我可以放心带回家啦!”他笑呵呵地说。
这是漳州市加强食品安全管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市战略,通过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加强执法管控等有力举措,编织了一张食品安全立体防护网,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海峡农博汇物流城检测员对果蔬进行农残检测。
龙文雅旺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清点产品,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漳州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平台。
只要扫描康之味百香果复合饮料瓶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原产地。图为康之味百香果生产基地。
实施标准生产 源头环境有保障
漳州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是“中国食品名城”“中国食用菌名城”和“中国罐头之都”。去年,漳州规模食品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漳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李开拓说。
“没想到,从源头上管控好原材料的质量,这么受消费者欢迎!”11月9日,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之味”)总经理助理林小晖望着硕果累累的百香果园开心地说。康之味是较早从源头上关注农产品质量的漳州食品企业之一。去年1月,康之味在华安县沙建镇上坪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签约了660亩百香果基地,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采用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管理。5个月后,康之味首次推出百香果复合果汁饮料,意外地在市场上“一炮走红”,至今订单不断。
如何从源头上管好农产品?
李开拓介绍,2015年,漳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规定,明令禁止甲拌磷、克百威(呋喃丹)等10种农药在市内销售和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高毒农药的使用。
“食品安全基础在农业,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和绿色生产及品牌化经营。”李开拓说。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漳州市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制定近百项农业类标准和市、县级农业技术规范,基本形成了一整套以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重点,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具有地方特色、结构合理、内容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去年,漳州建设市级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541个,累计制修订福建省地方渔业标准17个、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渔业标准示范区10个、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2个、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基地49个。
除了抓好农产品原料生产安全以外,漳州市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农产品创品牌。仅去年,漳州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3个,全市“三品”有效用标达418个,新认证产品连续3年全省第一。
“我们要坚持‘两手抓’,既管好自己的市场,保障本地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同时建设漳州安全食品基地,保证输出食品生态、安全,打造中国食品安全名城。”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漳州市长刘远这样说。去年以来,漳州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水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建设四个平台 质量安全可追溯
每天清晨6时许,地处龙文区朝阳镇漳龙高速公路漳州北出口附近的海峡农博会物流城,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满载食品的货车川流不息地从漳州这个最大的“菜篮子”驶向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安全该怎么监管?
“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漳州市食安办主任方建平说。
“我们经销的每一件食品,供货商、交易时间、交易数量等信息,在可追溯平台上都能查到。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查到问题食品的生产、流通信息并及时处理,非常方便!”海峡农博会物流城内,漳州市百佳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明说,他的公司是市区部分幼儿园食堂的供货商,“自从纳入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监管后,客户的信任度、忠诚度更高了,销售额也增加了不少”。
将规模性的食品经销企业纳入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是漳州运用互联网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探索之一。近几年来,漳州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立足实际开发出了四个监管平台,即覆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企业的“智慧监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和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以及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平台。
目前,四个监管平台已逐步产生实效。“智慧监管”平台首批212家试点单位,数据监控已接入195家,视频监控已接入175家。今年,通过该平台巡查食品企业1566家次,发现62家次食品企业存在不符合操作规范情况,及时责令整改。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监管方面,漳州将410家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合作社规范社、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和包装标识销售的茶叶生产主体、全市所有“三品一标”企业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并延伸拓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可追溯监管范围。
此外,在漳州将306家农药兽药企业纳入农资监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其监管范围,涵盖了漳州大部分规模农资批发企业、较大零售店以及重点区域零售店。目前,平台网上备案农资品种380种,产品8987个,实名登记农药使用者4034户,登记销售农资产品10.4万公斤。目前已通过平台系统,查处假劣案件15起。
而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平台则依托电子监管平台,根据不同领域实际设立电子管理台账,并利用摄像头、手机、扫描仪等设备,对食品从生产、流通到餐桌的全过程实时“跟踪”。
“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方建平说。今后,漳州将把更多的食品企业纳入全程可追溯系统,逐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智能化监管,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
坚持问题导向 严格执法不手软
查处各类食品案件212起,刑事立案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依法批准逮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件6人。这是今年漳州在食品安全执法监管领域的有力作为。
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规、违法行为方面,漳州绝不“手软”,为了切实从源头上防范风险,漳州建立了辖区企业信息档案,全面掌控辖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集中时间开展食品生产单位销售情况的自查自报,同时,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地毯式暗访突查,对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和巡查频次,落实好产品批批检验、批批留样,全面实施强制抽检。“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以及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办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侦办。”方建平说。
近年来,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产业、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组织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农资打假、茶叶农残超标、畜禽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蘑菇和草莓“克百威”使用等8个专项整治。去年,漳州共出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1245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6578家次,查处问题36起,责令整改18起;同时,加大渔业执法力度,组织巡查水产育苗场和养殖场,检查鱼药、饲料等投入品和“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对抽检中发现的药残超标样品100%进行追溯查处,责令生产企业进行整改,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售。(林深圳 潘燕萍/文 白志强/图)
手记>>>
食品安全需要大家一起“较真”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群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些地方“做什么的不吃什么”已成为公开秘密,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拷问着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冲击了消费者的信任。如何让消费者不必担心食品的原材料、检验、保质期、添加剂等各个环节的问题,真正吃上放心食品?
近几年来,漳州市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有力举措,对食品从源头、生产过程、最终到餐桌的全过程,不断探索更扎实、更高效的监管方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眼下,漳州已有不少龙头食品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走到把控食品质量安全的前列,食品经销商也积极加入监管平台,主动接受政府监督。
食品安全是个系统工程,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主体,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起“较真”:食品生产和经营者守住心中的底线,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措施得力,严格执法;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当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让食品安全违规、违法行为无处藏身。如此多方合力,方能推动食品安全切实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每一天都能放心地享用舌尖上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