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2017-11-15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拿出新举措。当前,要结合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布广、浓度低、形成机理复杂、多数可降解可利用等特征,运用系统学的方法,从源头控制、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布局、农耕技术推广、防治设施建设等入手,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来抓。就重庆而言,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因,虽然全市1亩耕地面积存栏畜禽不到1头生猪当量,但长期以来,特别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以后,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养殖业单体规模偏大,布局不合理,粪污集中排放,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种养业布局脱节,农业系统内部自身资源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环境负担偏重,形成较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所以,必须把过去以产业链发展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布局思路调整到以环境资源要素为纽带的产业布局思路上来,打通农业生产内部资源循环链。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工程来抓。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库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利用强度大,化肥农药施用量也较大,山地多,水网密集,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突出“防”和“用”两个重点。“防”,重点在于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控,充分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综合农耕措施,从源头控制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用”,重点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可降解的农业废弃物,就地转化为有机肥还田,作为培育和改善土壤有机质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的工程来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进行。当前,要从农村环保设施投入少、设施不完善、收运处理系统不健全等导致农村脏乱差的主要短板入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加强农村白色垃圾收集处理,推动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向农村延伸,尽快形成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收回体系;按照“谁生产、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落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包装瓶(袋)回收的主体责任;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对有机废弃物实现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对无机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同时要加快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补足短板,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