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在这一年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新成效,不仅缓解了短期矛盾和问题,而且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累积性矛盾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依然呈现出“负担重,难度大,头绪多”的特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摸索与研究仍势在必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做强国内农业为导向,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能力优化为导向,继续围绕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解决我国农产品成本偏高和农产品竞争力偏弱问题着力。
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粮食安全底线,不能危机国家产业安全,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此,要对我国农业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一是要强化扶持引导,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凝聚带动作用,突破农民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盲目生产、风险大收益小的难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要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使农产品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同时理顺现有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好农业补贴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激励地方更好地运用补贴手段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
加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最低收购价范围,拉开不同品种最低收购价的差距,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使用价补分离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地方政府应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拓宽农产品品牌的传播途径,出台并加大对县域农业品牌的奖励政策。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业比较优势。
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要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融合涉农财政资金,增加最终使用者自主实施权。加大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财政支农效能。涉农金融机构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要积极探索降低农业融资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抓住农业财政投入机制转变契机,多方式、多途径投资农业。
探索降低农业成本的新途径
一是要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业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充分发挥农机代替劳动力作用。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建立农村土地要素报酬合理分配制度,把农业的无效成本切实降下来。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建立农产品产销衔接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入“互联网+”元素,创造性地开展“认养农业”,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红包”转赠分离,实施稻田网上认养。
设计新机制实施新政策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不断探索出产量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可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宜居乡村环境优势和独具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优势,实施“农业+”战略,推进“农业+旅游”“农业+民宿”“农业+休闲”等新型组合模式,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让新生的农业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