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7-11-28   作者:   来源:央广网

  11月24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举行的会议上,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和山东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获得原则通过,将成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将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一。

  这个四个项目都是历史悠久,同时又十分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发展形态。也都是千百年来,各地群众利用当地特定地理和气候条件,创造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产物。

  其中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最为与众不同,这里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气候类型的交汇处,农耕、林业、牧业合理搭配,交相辉映,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又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此前,我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侗乡稻、鱼、鸭"复合农业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等十一个项目已经被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再加上这次的四个项目,我国将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位居世界第一。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

  魏永刚:这几个项目代表着我国农业文明的不同类型,反映了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业遗产项目的保护,意义重大。有人说,我们的文化是土里长出来的文化。农业文明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农业生产不仅养育了我们的民族,而且赋予我们很多文化。农业生产方式蕴含着许多生活智慧,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有新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新作为。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农业遗产,在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评选,既是对我国农业文化发展的肯定,也提醒我们要更自觉地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审视祖先留下来的耕作方式,保护和发展重要农业遗产。 

  魏永刚认为,中国农业遗产充分反映出中国农业的生态智慧,蕴含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对于世界农业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魏永刚:这几个项目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耕作方式。这些方式已经传承了千百年,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这些农业遗产项目已经超出了农业生产范围,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文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目标中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农业与大自然最近。农业文明中包含着很多生态文明的智慧。我国这些农业遗产项目所蕴含的生态文明信息,对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能够为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我国这几个农业遗产项目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侧面说明,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受到尊重。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