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棉国
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福州1月26日讯(何忠军 程文)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棉国对如是说。吴棉国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农产品供需不均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农民弃农进城,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发育缓慢,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减少。2016年全省乡村人口1410万人,比2012年减少104万人,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大多闲置,乡村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金融、公交等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覆盖面不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衡。
三是乡村治理短板突出。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弱化,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乡村两级债务繁重,不少乡镇因财政困难无力补助村级经费,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乡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重视体育娱乐而忽视文化道德建设的问题。农村征地、产权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法律服务缺乏,农民缺少有效的维权方式,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仅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的41.6%。农民收入增速放缓,2016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8.7%,比上年低0.3个百分点。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农民通过务工增收拉动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减弱,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不少困难。
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吴棉国副主委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创建城乡互动载体,促进乡村均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乡村发展新动力。
在整合社会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吴棉国建议,一是整合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对村“三委”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充分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利用农校、农广校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农业院校开展正规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激励机制,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从事的生产经营领域或领办的经营主体给予优先支持。
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吴棉国建议,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二是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围绕我省茶叶、水果、蔬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把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对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和产业,重点帮扶投资较小、收益快的项目,给予信贷政策倾斜。
在创建城乡互动载体,促进乡村均衡发展方面,吴棉国建议,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村公路、水利、电力、燃气、光纤、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互动、资源下乡、城乡平衡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加强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二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大力推进省级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创意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兴服务业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资源型资产确权、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多渠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
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方面,吴棉国建议,一是大力复兴乡村文化。加强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农村历史遗存、古村落、古民居及乡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乡土味道。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二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建设乡村生态家园。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
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乡村发展新动力方面,吴棉国建议,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加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证书全部发放到户。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创新集体所有权落实、承包权退出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的实现形式。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摸准集体家底。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推进闽侯、晋江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广实行股份合作制成功的经验做法。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培育试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