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留守妇女、老人、儿童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018-03-14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安居乐业,当前必须要着力解决好农村妇女、老人、儿童“三留守”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今年两会上,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委员就这一话题提出了建议。

  留守妇女:进一步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体力负担沉重、本地就业困难、精神生活空虚、容易受到诱惑,是当前留守妇女面临的4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兆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总裁蔡黄玲玲提出,需从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妇女的工作。

  蔡黄玲玲建议,在农村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可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让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职业技能、政策辅导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妇女与丈夫一起外出务工,帮扶妇女创业就业;在农村建设妇女之家,让留守妇女能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培训技术、文化娱乐,解决好农村留守妇女孤单孤独的问题。

  另外,还要注重在留守妇女中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在有需要的时候为她们提供法律援助,让留守妇女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亦应畅通网上联系妇女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与留守妇女的广泛联系。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赵东花提出,应积极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1/3以上”的规定,充分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作用,积极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

  留守老人:不能仅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增多,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已超过5000万人,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生产劳动和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亟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

  他建议,可建立村级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驿站,建立由村干部、党员、村老年协会成员组成的帮扶队,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工作机制,为留守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并积极发挥邻里在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另外,还需弘扬孝道文化,强化家庭养老的责任。

  “抽样调查显示,仅有36.9%的农村贫困老人依靠子女供养。”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兴仁县城南街道鹧鸪园村村支书余必丽表示,在农村中子女不充分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较为多见,但老人不符合低保条件得不到政府的帮助,部分人的实际生活比享受低保的贫困老人还要困难。她建议,不能仅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还要加大政府对于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障支持力度,增加对高龄贫困老人的低保补贴,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贫困老人实施差异化的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对高龄贫困老人的低保资助水平。

  留守儿童:政府、学校、家庭共同携手

  谈起留守儿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说,这个群体跟进城务工子女还不一样。进城务工子女可以跟城市的孩子一起学习,我们近些年来还给一个很好的政策,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已经有45万个孩子参加了高考。留守儿童不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没有来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亲情、缺乏关爱。“要做好这个工作,政府就要采取兜底政策。特别要把这个政策落实到县和乡镇,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救助。”

  刘利民指出,留守儿童最有可能失学或者辍学,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孩子有学上。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现在小学的净入学率是99.9%,初中毛入学率是104%,它的巩固率是93.6%,所以绝不能让这些孩子辍学或者失学,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使得他们一个不能少地进到学校来学习。有失学和辍学现象的,要劝他回校学习。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履行自己的监护人作用。刘利民说:“不管你身处异乡还是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关爱,他的生活、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我希望父母有可能的话,带着孩子去打工,政府提供服务。如果暂时没有可能的话,希望你们尽最大可能关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我们政府、学校、家庭联起手来,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