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大战略
2018-03-19   作者:   来源:福建农村经营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解决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行动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立足世情和我国农情发生重大变化作出的。从世情看,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不断加快,世界农业市场格局深刻调整,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农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从国情和农情看,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农业农村发展依然是短板,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束缚依然存在,农产品供给呈现结构性过剩,农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央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提出和制定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思路和大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理念的升级版。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实现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农业农村制度和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站位高远、目标宏伟、意义重大,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是党在新时代实施重大战略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是有利于抓住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点和难点,加大解决城乡发展最大不平衡和农业发展最大不充分问题的力度,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步伐,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城乡平等发展成果共享。二是有利于扩大内需,挖掘农业农村消费需求,为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消费机制,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与之相辅相承、高度契合。我国农业农村块头大、人口多、市场广、消费力增长快,蕴藏巨大的消费需求。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消费求基础坚实、领域广泛、种类繁多、规模巨大。这是我国独有的无可比拟的宝贵经济资源和优势,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必将释放农村传统消费需求,培育农村新兴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需求提档升级,形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三是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按照构建新时代城乡新型关系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发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农”、反哺“三农”作用,增强乡村实力,实现产业兴村,打造特色名村,解决城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有利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农村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贫困主体主要是农民,贫困地区主要在农村,要抓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和找准主战场,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产兴业、以产就业、以产增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普遍延伸到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世情国情农情,科学制定规划,理顺体制机制,出台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扶持政策和制度。明确农业农村发展两优先的政策取向,制定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人才流动、公共服务等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政策措施。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大力推进现代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应用,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三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延长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四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一主多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业。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具体政策,制定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措施,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