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家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文化体验馆
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福州3月23日讯(陈轩 袁翔 林一瑛) 车子行驶在山路中,两旁茂林修竹,时而流水潺潺,时有鸟儿脆鸣,虽是初春,却给人以“夏木阴阴正可人”之感。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愈发清幽寂静。在山中行驶了约莫15分钟,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全国第一家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文化体验馆。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体验馆座落在群山环抱的旗山脚下,毗邻旗山温泉度假村,建于2014年,隶属于福建绿茗茶文化有限公司。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体验馆偏居一隅藏在这深山之中,不也正合此意。建馆的目的正是想把福州茉莉花茶这一世界名茶,通过展示厅让广大喜爱福州茉莉花茶的消费者能够亲身体验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让福州茉莉花茶的茶香飘进千家万户。
绿茗的总经理陈钊先生将我们迎了进去,并带我们参观了体验馆,馆内建有全国最专业的传统茉莉花茶的体验式工厂,拥有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流水包装设备。
六窨茉莉寿元
陈先生亲自为我们泡了一壶茉莉花茶。捏一撮茶,茶中并不见茉莉花瓣,透出一股淡淡的花香。陈先生将茶叶小心放入茶壶,缓缓倒入沸腾的水,须臾,花香变得渐渐浓郁,再渐渐飘散,茶的馨香就氤氲开来。所以人们说茉莉花茶是“茶引花香,花增茶味”。但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香气鲜浓,拇指和食指端起茶杯,呷上一口,茶在口中停留几秒,唇齿留香。我不是品茶之人,品不出其中优劣,但觉这茶喝起来花香茶香兼而有之,淡淡的很是受用,七泡之后仍有很清晰的茉莉花香。
返程,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不禁心生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之感,“我们都是活在凡尘俗世的平庸众生,终归得回到生活。但求偶尔偷得浮生半日闲,躲在旗山中歇歇脚,泡汤品茶。”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福建省是多茶类产区,是乌龙茶、青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是乌龙茶之乡、白茶之乡。在福建众多的茶叶之中,福州茉莉花茶显得多少有点低调,论名气、论价格都远不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但论茶香,茉莉花茶却有着“人间第一香”的美誉,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论历史,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聪明智慧的福州人将来自西方的茉莉花与东方的茶叶进行玄妙的结合,制作出了茉莉花茶,传承至今;论制作工艺也最为复杂讲究,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茉莉花茶不是“茉莉花+茶”这般简单。茉莉花茶讲究“春茶伏花”。毛茶明前宝,茉莉三伏好,每年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称为明前茶,是茶中极品。每年夏至以后至处暑之间所开的茉莉花称为伏花,这是一年中开得最好的茉莉花。一般优质茉莉花要求采摘时气温接近40摄氏度。绿茗茉莉花基地选择的是西照日,土壤是最适合花生长的地方。绿茗选择采摘11:00-15:00的花蕾,这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采摘的是最香的花蕾。
茉莉花茶以明前茶为茶胚,以茉莉花为香体。茉莉吐香、绿茶吸香、花茶融合,这便是茉莉花茶的窨花过程,完成一次花茶融合,即一窨。窨花对温度、湿度、时间、花的开放度等微观细节都有严格把控。茉莉花茶品质不同,每次窨花的用花量也不同。上好的福州茉莉花茶,要经过6—9窨后方能出厂。每一窨都要耗时5—7日,如遇雨日则顺延。一道茉莉花茶,从清明前开始备制茶胚,待三伏天茉莉花盛开时窨花,直到八九月才能制成出厂,是制作耗时最久的茶品。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陈贻琪先生在制茶
300元孤身闯关东,四十载学艺终成大师
如今绿茗已经是福州茉莉花茶行业的领头羊之一,年销售量近20万公斤,营业额达5000多万元,是东北三省最大的福州茉莉花茶供应商,但回首创业历程,福建绿茗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贻琪先生感慨万千。
陈贻琪是土生土长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人,家里祖辈几代均以种花制茶谋生。受父辈的影响,陈贻琪自幼便在花田里跑,在茶坊里转,16岁开始,就到自家的茶坊里跟随父亲学习茉莉花茶制茶技艺。
制作福州茉莉花茶有11道工艺、108道小工序,因工序繁多、技术复杂,一般需要经过10年至20年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作为家族传人,陈贻琪经过十几年的苦学钻研,基本上掌握了陈氏家族祖传窨花工艺的秘籍,年纪不大,便成为仓山区有名的制茶技术标兵。
学有所成后,上世纪80年代,他怀揣300元只身闯关东,开起平生第一家茶叶店。这里既是他的茶叶店,也是他在异乡的“家”。他白天当营业员、送货员,晚上还要包装茶叶、打理账目等,日常生活和买卖全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工棚里,有时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推销茉莉花茶,陈贻琪顶着零下40℃的严寒,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做推广。
陈贻琪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想着家乡的妻儿,以及自己的理想——让千年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他心里的慰藉,正是这份执着追求,让陈贻琪一路坚持走来。40年间练就了一套制做福州茉莉花茶的独家技艺。2014年10月,他当选为福州茉莉花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016年10月,又被评定为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
不忘初心,坚持创新
每到窨茶时节,绿茗的窨花车间都灯火通明。传统手工窨花是目前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中最难以掌握的技术,完全凭借窨花师傅的鼻子、眼睛、嘴巴等五官感知和手的触摸来判断,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陈贻琪从不敢马虎,总是亲力亲为。
手工做茶很辛苦,七八月的高温天气,车间不能开空调,怕影响茶味。人又要在碳炉边操作和监控,往往汗流浃背,体力消耗很大,吃不了苦的年轻人很难坚持下来。“福州茉莉花茶传统手工制作技术是福州传统制茶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千年宝贵遗产。这种技艺关键靠人来掌握,人有精气神,才能窨制出特别的花香茶香。”
在从事茶行业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陈贻琪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始终不忘坚持创新。近十几年来,他带领公司每年投入几十万元用于科技研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福州茉莉花“雨花”提香新技术,在广大茉莉花茶叶企业中推广应用,深受业界专家好评。
每年七八月份,正是福州茉莉花采摘期,同时也是台风暴雨多发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被风雨袭击而成为“雨花”。“雨花”水分多,窨花后会闷香,影响茶叶的品质,厂家一般不敢使用。眼睁睁看着“雨花”白白烂在田里,花农们痛心不已。一直以来,虽然有不少厂家在研究“雨花”提香新技术,但因其工艺复杂,都没什么进展,陈贻琪决心攻一攻这个技术难关。
他前往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查阅资料,遍访专家,还前往浙江杭州茶厂学习。10年间,他带领公司攻关小组对“雨花”提香技术开展了上百次试验,终于攻克了“雨花”去水分、早放香的技术难题。
对技术特别较真儿的陈贻琪还不满足,他又盯上了窨香后的“雨花”茶坯烘焙技术。他把窨香后的“雨花”茶坯烘焙温度控制在80℃左右,采取低温慢焙技术,让茶坯多吸香。这一技术研究的成功不仅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还大大减少了茉莉花农的损失。
学好艺、制好茶、开好店,让更多的人喝上福州绿茗茉莉花茶,陈贻琪先生一直不忘作为一个茶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