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花明柳媚;莺歌燕舞、鸢飞鱼跃;绿草含烟、清风拂动……阳春四月的洪泽湖畔,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情画面。
从淮河下游到洪泽湖西岸,生态是泗洪经济发展的灵动韵脚。如何用生态扮靓经济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江苏泗洪创新“生态立县”战略,将生态恢复与绿色产业相结合,开创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治理 守住生态底线
“你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江淮,洪泽湖啊,你日出斗金,造福万代……”日前,来到洪泽湖畔,渔歌悠扬、鱼肥水美、鸥鹭点点的和谐景致映入眼帘。满眼好景让在这里生活了28年的渔民李德光夫妇不禁感慨,20年前,这里最多活跃着250余条采砂船。
“之前,因为过度采砂,这里的水体很浑浊!”李德光说,从小在洪泽湖畔长大,目睹着环境“一天不如一天”,就连常见的白鹭,也“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今昔湖岸环境的巨变,李德光说这多亏了洪泽湖上有个“游击队”。
李德光口中的“游击队”正是泗洪县水政监察禁沙执法队,每天上午8点,洪泽湖总会见到他们的身影。“如果要拿到证据,必须是在采砂船正在作业的时候。而采砂船都是在深夜采砂。”队长田径告诉,每天深夜,他们租用渔家捕捞船,对湖区进行巡查,寻找采砂船。每次夜查都要四五个小时,365天夜夜如此,从不停歇。今年1月30日14时,洪泽湖宿迁水域太平集中停靠点最后1艘非法采砂泵船被拆解,骆马湖、洪泽湖宿迁水域250余条滞留非法采砂泵船宣告实现“清零”,泗洪县域洪泽湖水面非法采砂得到全面禁止。
如今,采砂船没有了,运输船没有了,湖面上的“钢铁树林”没有了,只听得到渔民们船桨搅动的水声。
生态+产业 打通致富新路
走进泗洪县车门乡团结村宿迁金娥奶牛养殖中心牛舍,1500多头奶牛正在安静地吃食。让人奇怪的是,转遍整个养殖区,竟没有发现堆积如山的牛粪,几乎闻不到异味。
“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养殖中心技术指导员李小明告诉,前几年,养殖中心将牛粪直接排到周边沟渠里,一年四季,整个村子都臭烘烘的。后来,村党支部书记张美亚得知牛粪既可以养蚯蚓,还可以壮大村办经济,决定投资建设20亩的蚯蚓养殖基地。
粪便处理难题解决后,奶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张美亚带着15位村民成立蚯蚓养殖家庭农场,将蚯蚓养殖面积扩展到150亩。谈到蚯蚓养殖收益状况,张美亚说:“去年,出售蚯蚓22.5万公斤,平均每公斤16元,净收入150万元。”
被蚯蚓“吃干榨尽”了养分的牛粪如何处理?在泗洪县瑞龙肥业厂车间内,烘干场地很是壮观,机器马达轰鸣不停。正在劳作的工人刘育民介绍,牛粪、蚯蚓粪便烘干后加上酒精渣、草木灰等原料,制成有机肥。“厂里的有机肥批发价500元一吨,大多销往周边县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呢。”刘育民说。
从牛粪到蚯蚓养殖,再到肥料生产,最后再反哺农业……泗洪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角度跨越,如今当地积极推进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还引进智能化水电系统推动基地科学化管理。据了解,仅供港蔬菜基地一家,年生态蔬菜产量就可达8000吨,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当地农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了群众快速增收致富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生态+旅游 点亮城市品牌
生态产业,催旺绿色经济。近年来,泗洪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游大湿地、做深呼吸”已经成为推动泗洪全域旅游的招牌。
“我常来洪泽湖畔转悠,这群斑头秋沙鸭我是第一次在洪泽湖见到,以往这里没有!”在泗洪洪泽湖湿地公园,南京游客张晓光激动地告诉,连日来他一直“跟踪”这群斑头秋沙鸭。
截至目前,洪泽湖湿地共发现水鸟200余种。为此,泗洪县建成观鸟园、穆墩岛、湿地、柳山湖等10多个景区,为众多水鸟“安家落户”,同时建成国家2A级以上景区10个,年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0亿元。
“洪泽湖大湿地已成为泗洪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但仅依靠湿地单个景区自身的吸引力还无法拉动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泗洪县旅游局副局长戴园芳告诉,“泗洪县只有下一盘全域旅游的‘大棋’,才能赢得旅游质态提升。”
在以洪泽湖湿地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基础上,泗洪还积极推动以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红色圣地游”和以下草湾人类遗址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游”,举办陈圩桃花节、青阳梨花节、湿地梅花节等系列活动,重点打造临淮渔家风情、石集稻米文化、双沟酒文化、半城养生度假为主题的四大特色小镇……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从一处美到一起美,泗洪生态旅游的蓝图已勾勒成形,一幅景美民富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 郑晋鸣 本报 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