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大会4月9日在斐济启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会上介绍,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在解决饥饿问题上步履维艰。当前全球有8亿人仍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其中亚太地区占了将近5亿人,这将会影响联合国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安诺·达席尔瓦在会前撰文指出,亚太地区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目标,挑战不止在于人口持续增长推动粮食需求,还有饮食多元化以保障健康,以及抵御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他建议,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将粮食生产者与城市地区更好地连接起来。
为迎接此次亚太区域大会,若泽·格拉济安诺·达席尔瓦以《在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之际 生产和食用有营养的食物》为题撰文。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有删减):
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家都承诺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和营养不良。这是一个大胆而雄心勃勃的目标,然而在世界饥饿人口连续下降数十年之后,它似乎是可以实现的。在亚太地区,就在不久前,我们看到了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然而目前,该地区仍然存在约4.9亿营养不良人口,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
亚太各国仍然可以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目标,但是前方道路障碍重重。这意味着世界各国、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合作伙伴现在必须为我们已知即将面临的障碍做好准备。
那么让我们现在就来面对这些挑战。让我们认清障碍,然后采取行动战胜它们。
首先,我们知道亚太地区的人口将持续增长,并推动粮食需求升高。亚洲的人口增长将主要来自欠发达国家。城市化将侵占农业用地,并鼓励人们采取不同饮食和生活方式,这又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将粮食生产者与城市地区更好地连接起来。
然而挑战不止在于生产更多粮食——食物的种类同样重要。在许多国家,过多食用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导致了严重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一些饮食习惯的变化则应受到欢迎。在亚洲,对肉类和鱼类——以及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的消耗多年来一直急剧增长,对此类食物的需求将随着人口增长进一步上升。特别是随着生计的改善,人们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其中部分收入将用于购买食品。此外,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也在稳步增长。
虽然饮食多元化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但它显然意味着,农民们必须调整和改变种植的作物,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幸运的是,这些新的作物和产品也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但是对于一名数十年来只种植水稻的亚洲小型农户来说,这样的转型似乎存在风险。政策制定者必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子和品种,提供更多关于作物管理的信息,发展社会保障项目,对风险进行管理。这些干预必须针对青年群体,因为许多农民都在日益老去,将无法在长远的未来继续务农。
亚太地区的农村社会保护项目之所以如此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活动最近几年侵袭了许多国家。过去两年,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的雨季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当然还有2016年初重创了斐济的热带气旋温斯顿,受灾人群超过50万人——远远超过了该国人口的一半。
因此,必须指出的是,本月在斐济,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34届亚太区域会议。该地区的46个成员国将对以上这些挑战,以及其他有关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讨论。这些国家及其政策制定者已充分意识到自身面对的挑战,正在与粮农组织合作寻找解决方案。
然而,距离2030年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期限还有不到12年时间,对于亚太国家来说,时间不容浪费。下一代正在指望我们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改变我们的粮食生产和自然资源基础,从而抵挡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我们的孩子们想要确保他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营养永远触手可及的世界。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