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闯“牛”路
2018-04-17   作者:刀琼芬 周洁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畜牧兽医报

  近年来,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全县土地面积宽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肉牛市场前景广阔、农户养殖积极性高、群众饲养基础较好、合作联社带动能力强等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着力带动农户增收脱贫。

  规模养殖“龙头”带

  普洱天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种牛繁殖、肉牛养殖、销售、牧草种植、加工、销售等业务。该合作联社旗下有景谷金凤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个养殖专业合作分社,分布各乡(镇),共有17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中国滇南云岭牛扩繁育基地位于景谷威远镇河东村马鹿塘坝岭区域,该项目由普洱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与普洱天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围绕肉牛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引进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30余年精心培育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合作联社+合作社分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带动周边散户积极向企业靠拢,直接对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技术支持,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的养殖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一定扶持,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按照本金的5%、8%和利润的20%进行分红;雇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基地上班;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饲料种植收购协议、养殖协议等。我们希望通过订单养殖、订单种植以及雇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基地上班等方式,增加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延伸产业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中国滇南云岭牛扩繁育基地技术顾问罗宗明介绍。

  “以前我家的田地主要种植甘蔗,自从中国滇南云岭牛扩繁育基地建成后,我家的田地就改种了玉米,收获的玉米作为青贮饲料全部卖给公司,我还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家里的收入有五六万元。”在该基地打工的威远镇河东村马鹿塘村民小组村民黄明莲高兴地说。

  散户“捏拳”产业强

  景谷镇位于县城以北,距离县城41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镇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农业种植养殖基础,为发展肉牛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景谷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短、平、快的好路子。

  周金祥家住景谷镇文杏村梅子箐村民小组,家里从90年代开始养牛。对于牛,周金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有了卖牛的收入,才让他生活不至于太拮据。2016年,周金祥抓住县上和镇上大力扶持肉牛养殖的机遇,利用政府扶持的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将自家的牛圈进行了改扩建。“现在我家的牛圈大概能养殖40头牛,牛圈都是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的,和以前我们自己建的牛圈比起来,不管是结构还是空间都好多了,牛圈建好了,我们自己养牛的基础也更好了。”周金祥说。

  说到自己的养牛“经”,周金祥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卖牛都是自己把牛赶到市场上去卖,现在离我们村子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大型养殖场,而且还有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卖牛不仅可以到市场上卖还可以卖给养殖场,不愁销路。现在养牛的方式也更科学了,这两年我从养殖场也学到了不少养殖技术,现在我家养殖的10多头牛膘肥体壮,依靠养牛我家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周金祥满脸笑容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补助、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在众多政策帮扶之下,景谷规模养殖的“牛”路,让群众在脱贫致富“犇”小康的路上越走越顺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