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监测显示,2017年度我国油菜含油量和硫苷含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表明我国油菜籽品质得到了稳步提升。
油菜,是备受中国人青睐的油蔬两用食材。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针对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从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推动油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认为,“油菜可开发出多种非常健康的食品,对人类身体有着很多益处。油菜的产业链很长,从菜籽到菜苗菜叶菜薹都可以被人们所用,如果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并让消费者认可,将很可能是一个万亿元规模的产业。把油菜产业做大做强,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自2007年以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攻克了高油高产多抗机械化油菜新品种、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技术、机播机收适度管理栽培技术、全营养缓释专用肥、油菜无人机田间高效管理技术、油菜结角层新型化学干燥技术、高效低损联合收获技术、油菜菌核(秸秆)快速腐解技术和油菜籽绿色高效加工技术等贯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等9项技术难题,建立了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模式。
“技术集成模式立足国内油菜生产实际,特别针对我国长江流域6000万亩水稻和油菜复种区,加强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实现了稻油周年温光资源、水资源、机械装备资源、耕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提升了国际竞争力。”王汉中说。
了解到,按照产业需求导向,技术体系选育出一系列高产、高效、高抗油菜新品种。其中,“中油杂19”作为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模式核心技术之一,在沅江示范区平均亩产186.98公斤,比对照增产63.56%。菌核病发生率和病指分别比当地对照降低51.34%和48.35%。含油量超过50%,现场物理压榨每百公斤菜籽实际产油42.67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2.61%。示范区单位面积实际产油量比当地对照翻了一番,比较效益十分突出。
同时,技术体系育成了国内首批具有应有价值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华双5R”和“华油杂62R”,2017年在湖北、四川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为我国有效抗击油菜根肿病的蔓延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针对菜籽油加工产业面临的品质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技术体系通过集成油料脱皮(壳)、调香、低残油低温压榨和低温物理炼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制出了日处理量2吨、5吨、10吨等不同规模的高品质浓香菜籽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和装备,生产的高品质浓香菜籽油香味浓郁、色泽纯正、口感极佳,并富含多种活性功能营养成分,已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建立了多条生产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通过科研院所、大学、地方政府跨学科、跨单位、跨体系、跨部门的紧密合作和全产业链协同集成创新、油菜悠久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拓展了油菜的多功能特性,实现了“油更好、花更美、地更肥、农民更富”的发展目标。下一步,要强化技术集成和协同创新,力争到2020年长江流域基本实现油菜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实现油菜增产增效和竞争力提升。
本报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