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18-06-05

6月份,伴随着芒种、夏至两个节气的到来,全国进入初夏时节,日均温度达到18~28℃,平均降水量也有显著增加,达到134mm。这期间,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对于进入生产旺季的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易引发多种水生动物疾病,常见多发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各地需重点关注。

一、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佳,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突然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主要危害银鲫、白鲫、团头鲂、鳊、鲢、鳙和鲤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

(二)烂鳃病:鱼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等,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各草鱼、青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同时,也要注意防控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虾、蟹鳃病的发生。

 (三)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鲤、鳙等也有发生,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四)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等。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但是以水温25~30C时为流行盛期。

(五)白斑综合征: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重点关注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养殖区。

(六)车轮虫病:主要危害海淡水鱼苗、鱼种,适宜水温为20℃~28℃,天津、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七)锚头鳋病:该病是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发病,但以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

另外,鱼类需注意防控水霉病、链球菌病、指环虫病等的发生。海水养殖品种要注意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桃拉综合征和弧菌病等的危害。

二、防控措施

  (一)饵料投喂是关键

  1、掌握投喂量: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鱼虾体重的比例如下:颗粒配合饵料为2%~4%;青绿饵料为8%~10%。 每次保证所有鱼虾八分饱为佳。

  2、保证饵料质量:尽量投喂优质饲料,配合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饲料要求青嫩新鲜。

  3、科学投喂:投喂饲料时,坚持做到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和“少食多餐”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水质调节是保障

  1、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2、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

  3、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换水一定是抽取底层水体。

  4、合理开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5、当出现氨氮超标,鱼不吃食,常浮头等现象时,要高度重视,随时增加溶氧,培藻改善水质。

  (三)鱼病防治是基础

  1、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全面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体、饵料等。使用的工具等彻底消毒。

  2、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发生鱼病及时诊断,确定病因,选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

  六月是水产养殖的关键一月,雷雨、闷热天气频繁出现,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

责任编辑:刘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