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鱼养殖过程中的“游水”问题
2018-06-07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有不少养海鲈的塘都会看到鲈鱼在水面“游水”,大约估计,每10口塘有5、6口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从整体来说,只要是养殖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有的情况严重一点,有的情况相对轻一点,而轻一点的养殖户就算是正常,可见海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游水”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什么是海鲈的“游水”现象? 

  海鲈在塘边的水面10cm左右深度不定向的游动,时隐时现,游动没力,用网容易捞起,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都会出现,情况严重的,能看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情况轻的,能看到几条。
 
  为什么海鲈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游水”现象?
  其实就是海鲈出现了病害,至于是什么病害,其实还是传统上的“季节病”而已。
  1.寄生虫病:由于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也是寄生虫暴发的主要时期,特别是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虫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细菌病:高温季节,同样是细菌暴发的主要时期,如弧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诺卡氏菌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细菌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肝胆综合症:高温季节,海鲈吃料多,而海鲈料蛋白高,因而很容易会出现花肝、白肝等肝胆综合症现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高温季节,料吃得多,对水质的污染自然会增多,因此经常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特别是亚硝酸盐,普遍都有0.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0.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上4个方面,是某个方面造成海鲈“游水”,还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呢?
 
  从整体来说,当然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
 
  但从海鲈“游水”的情况来说,其实主要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是指环虫,可以说这段时间里,凡是“游水”的鱼都会看到指环虫,而且数量不少,而通过下药杀虫后,可有效减少鱼“游水”的现象,虽然不是杀了马上就不“游水”了,但“游水”现象明显减少。
 
  而“游水”的鱼其实不但会发现大量的指环虫,同时也会出现花肝的现象,从2、3两的鱼到1斤以上的鱼都会出现花肝现象,可以说凡是“游水”的鱼都有肝胆综合症。
 
  还有一点,大部分“游水”的鱼塘,其水色明显偏黄浊,亚硝酸盐明显偏高甚至超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而有个别鱼塘,海鲈体表会有出血、溃烂等症状,主要是细菌造成的。
 
  因此,海鲈出现“游水”现象,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概括的说,是由于高温时期,大量投喂饲料,造成水质严重恶化,氨氮、亚硝酸盐长期偏高甚至超标,水色混浊,寄生虫同时大量暴发,特别是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造成鱼体表出现伤口,有害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鱼出血、溃烂等,而长期换水、杀虫杀菌,投喂高蛋白的饲料,也造成鱼的肝胆综合症。
 
  有的养殖户通过杀指环虫之后,的确能减少鱼“游水”现象,但最多一个月之后,“游水”现象又会继续出现,因此通过杀虫来减少鱼“游水”现象,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而且杀虫后水质会变得更差,特别是亚硝酸盐会升得更高。因此通过杀虫的方法是不能有效根治鱼“游水”问题的。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有效解决鱼“游水”现象呢?
 
  水色混浊,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甚至超标,寄生虫病暴发,细菌病暴发,其根本是水质恶化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问题,还是要从解决水质恶化上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饲料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从控制饲料投喂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定期用微生物来调水,定期内服微生物减少饲料对水质的污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的问题。
 
  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要从源头上去看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
 
  鱼和熊掌是不很难兼得的,想鱼多吃料长得快,又想鱼不发病;想杀虫杀菌,又想氨氮、亚硝酸盐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理想是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搞养殖的,还是要面对现实,既然鱼和熊掌是不很难兼得的,那么我们就只好作出自己的选择了。
 
  不但海鲈会出现“游水”问题,其他的鱼,如加州鲈、黄花鱼、盲曹等,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和海鲈差不多。因此,可以相互参照解决问题的方法。
 
  病害的防治是相通的,一理通百理明。

责任编辑:刘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