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农村垃圾处理接地气
2018-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主持人: 

  本报 马跃华 

  ●嘉 宾: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区长   胡 盛 

  福建省厦门市琼坑村党支部书记  李金锚 

  福建省厦门市新曦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水亭 

  如何克服“政府干,群众看” 

  主持人:对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这一项公共服务,政府如何克服“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 

  胡盛: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作,必须以教育和监管为突破口,走进社区、校园等进行广泛宣传,搞好思想动员,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分类意识深植村民心中。通俗地讲,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看、二干、三点赞。

  “看”,就是政府引领示范,为村民分类投放创造条件,配好分类投放桶、配齐分类收集转运车、完善末端分类处置,让村民看到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干”,就是要抓落实,加强对村民的指导,把垃圾分类知识简单明了地传达给村民,村民学懂了,就会以实际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引导村民主动分类,培养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反复强化使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自觉和习惯。

  “点赞”,就是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坚持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办,让村民拿主意,强化主体意识。比如村庄保洁谁来承包、村民缴费标准怎么确定、经费用到哪里等,都明明白白告诉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收集装置如何设置,主要由村民说了算。

  如何让垃圾分类接地气 

  主持人:如何寻找到一种接地气的农村垃圾分类方式? 

  李金锚:首先,通过细化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形成村民自治、全民共督的推广氛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农村开展的“两桶分装”简易模式,即配置“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两格分装桶,方便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和老人的可行性操作,减轻了源头分类压力。同时,按每个农户家庭门牌号配备一个对应号码的两分垃圾桶,强化了日常评比及每个农户责任的划分。

  其次,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员干部带头、分户包干管理制度。要求党员必须先学会、弄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与垃圾分类督导员对所包干农户的首次分拣进行监督和纠正,从源头提高农户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并通过保洁员的再次分拣,真正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精拣化处理。

  最后,建立垃圾分类考评机制,成立自评考核小组,不定期对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同时设置“优秀”和“促进”两档考核分,表现优秀可兑换实物或现金奖励,鼓励优秀户,激励促进户,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让垃圾直运精准高效 

  主持人:翔安新圩实行垃圾直运后,投入垃圾桶的垃圾,就像投入邮筒的邮件变成直达快递,避免了二次污染。这种垃圾清运方式,为有效改善村居环境迈出突破性的一步。在垃圾直运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陈水亭:在垃圾直运的关键环节,我们主要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经费保障到位。加大经费投入,2016年11月至今,新圩镇持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用于设施设备采购、车辆驾驶员和辅助工的薪资支出及垃圾车的加油、维修等费用,并按户籍人口标准配置村级保洁员,按考评等级配套财政奖金,有力保障了垃圾直运模式的运行。

  二是责任分工到位。“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是垃圾直运模式的核心。这套程序对农户卫生意识、保洁员工作、村(居)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要求,而“镇转运”改变了以往垃圾经过中转站的做法,由镇属企业新曦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采取直接运送模式,免除了人力装车及转运至垃圾池造成的二次污染,有效转变以前农村环境卫生“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等无人管、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三是机制管理到位。在前期的充分调研下,确定了9条农村和2条镇街道路行车路线后,并针对直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边试边改逐步建立一条适合新圩镇的垃圾直运路线,每天定时按路线收集全镇16个村(居)垃圾,“快递式”直运到东部固废中心,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干净彻底、不遗不漏”。制定驾驶员与辅助工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确保垃圾直运有效运行。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