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春县融合多方资源,持续完善、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民政部门不断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主要解决孤寡等困难老人的吃住、保健问题;县老龄委、老体协推进老年活动中心、康乐家园项目建设,不仅解决留守、空巢、孤寡老人日间照料问题,还进一步丰富山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去年以来,该县又以苏坑等边远乡镇为试点,在村庄自然角落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自然角落是当地对自然形成的,位置偏远但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俗称,区域内有一个或数个村民小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从镇、村延伸到自然角落,让边远山区老人更近、更便利地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
家门口的免费午餐
山路弯弯,流水潺潺,从永春县城驱车近50公里,来到苏坑镇熙里村院后坑。临近中午,古德院老年活动中心里,已聚集了五六十名老人,有的在准备餐具,有的在闲聊家常。厨房里,年纪相对稍轻的几名老人正在张罗午饭,刚做好的几道菜已盛起,等待统一配餐。
熙里村村民居住十分分散,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形成7个自然角落,总人口325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80人。“最远的地方,走路到村部要几个小时。所以,我们在这个村人口相对集中的两个角落建立古德院、湖格老年活动中心,去年3月相继投用。”苏坑镇副镇长黄剑君说。
吃过午饭,78岁的村民王玉志与老伙伴沏上一壶佛手茶,说起现在的悠闲日子,大家笑容满面。王玉志是一名留守老人,自己做饭是他感觉最操心的事。为图省心,他经常一天只做一次饭,早餐午餐并一块,晚上剩菜剩饭热热对付过去。“虽说主村老年活动中心有免费午餐,但走过去就快一个钟头,没福享受啊。”王玉志说。古德院老年活动中心建成,离他家就五六百米。平日,他早早散步到活动中心,到了傍晚才溜达回去,休闲、吃饭两不误,按他话说,“这才真正享福”。
古德院老年活动中心,利用撤并后闲置的小学校舍建成,承担着古德格、院后坑两个小组139名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这里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有一半多。现在,有了活动中心,大家互帮互助,饮食健康有保障,在外子女也放心。”老人会会长王挺顶说。
看到家门口老年活动中心带来的好处,许多在外乡贤和村里年轻人纷纷捐款捐物。该中心墙上,张贴着捐款芳名录、款项使用情况明细表。一年多来,有近200名村民主动捐款捐物,捐款总额已有10多万元。
山旮旯走出“金牌教练”
傍晚时分,下了一场大雨,苏坑镇嵩溪村洋田笼罩在雨雾中。虽说天色已晚,但洋田老年活动中心依然人气不减,20多名老人有的在打牌,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唱南音,其乐融融不舍回家。
嵩溪村毗邻德化县,有30个村民小组,形成5个自然角落,总人口4504人。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为了做好养老服务,去年该村利用原有3个教学点改造成半林、洋田、嵩溪老年活动中心。
79岁村民李汶是一名独居老人,老伴去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在村民眼中是个运动达人,独自生活后,更把门球运动作为每天“必修课”。以前,她早上6点就出门,步行近1个小时到主村打球,风雨无阻。洋田老年活动中心动建时,老人不仅自己捐资支持,还发动子女捐款,共捐出2万多元,并提议在原教学点小操场建门球场。
“不用走远路了,家门口就能打球,真方便!”李汶把学到的门球技术传授给邻居,10多名老人成了她的徒弟。今年3月,永春下洋、达埔、蓬壶、苏坑4个乡镇联合举办老人门球赛,李汶率领的苏坑代表队勇夺第一名。如今,每当听到老人们喊她“金牌教练”,她心头总是美滋滋的。
黄剑君介绍,镇里每年都会拨出一两万元给每个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开展体育、文娱活动的经费。此外,县、镇还经常组织老年大学、文化站、南音社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偏远山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指导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闲置资源铺开活动中心
“从2012年开始,我们县就充分利用山村的农家大院、宗祠、闲置校舍、村部等资源,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永春县老龄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小明说,“在自然角落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又把养老服务向村民家门口更推近了一步。接下来,我们将总结试点成效,把这一做法在全县逐步铺开。”
据介绍,永春县财政每年为列入县级项目的每个老年活动中心(含重点乡镇老年活动中心)下拨20万元建设经费,被列入泉州市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市财政还补贴40万元。在已建成投用的54个农村幸福院项目中,县民政局为每个在建的项目每年补助17万元。在46个农村居家养老项目上,县里按照不同等级,每年财政补贴4万元、15万元、20万元不等。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拥有活动中心主楼以及门球、地掷球、气排球等运动场地的老年活动中心61个。
在《永春县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该县计划至2020年,每年新建3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2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村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实现老年人活动中心覆盖所有乡镇、70%建制村(居),70%的建制村有老年人户外运动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