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贫穷”诠释出人生哲理
2018-07-31   作者:唐伟   来源:东南网

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写文“感谢贫穷”,感动无数网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贫困女考上北大足够励志,当其以诗情画意的风格,抒情式的“感谢贫困”之时,其间的过程与辛酸,早已化成了沉稳的内敛,其间的痛苦与挣扎,业已转变成情怀与操守。一个人能做到“贫困不移其志”已殊其不易,于贫困之中坚守与抗争,最终取得了一个常人难以做到的成绩,这样的励志故事让人无比动容,并具有了普适性的教育意义。

就像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云南省曲靖市青年崔庆涛一样,贫困没有让他们挫败,也没有限制他们前进的脚步,把贫困作为抗争的力量源泉,把贫穷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而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此沉沦,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才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绩。在我们日益埋怨客观原因,导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当下,“感谢贫穷”的个体努力,依然有弥足珍贵的示范意义。

尽管人人生而平等,还只是一种理由想化的存在,尽管贫穷“限制了人的想像”,也会让人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比如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无以获得更优厚的福利,也无法有更宽裕的成长环境,但贫穷却能让人有另一种独特的体验,更为艰难的过程,更为曲折的经历,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价、更多的付出,才会收获同等的结合。不过,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对人格和素质的塑造,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历了残酷条件的考验,一个人才会变得无比的强大。

是该感谢贫穷,因为有了贫穷,才使得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有了别样的体验,也是因为有了贫穷,才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一个简单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背后,也正印证了贫穷给予了特殊群体另一种财富——坚强的性格、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幸福感,还有对人生的顿悟,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一个人有着巨大的潜能,也有着无比伦比的创造力。客观条件无法选择,却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命运。不向命运低头,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理想,创造明天,才是个体人生追求的应有之义。感谢贫困,跟“感谢对手”和“感谢敌人”一样,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不容易,能在特殊的环境中看清自己,已然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与生存法则。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他举起第三杯酒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螯拜。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有此为鉴,对于“感谢贫穷“的自我抒发,只有真诚而毫无违和,更没有矫揉造作。

很多人认为,贫穷是一种耻辱,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自己的思想。假若没有成功,一个人还会如此兴致勃勃的感谢贫穷吗?于智者来说,任何造就自我成长的环境,都值得感谢。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是抱怨拒绝而是淡然接受,即便身陷困境也不失其志,不忘初心而继续前行,才能将不利转化有利,于困境中愈挫愈勇,书写不一样的人生华章。于此,我们从“感谢贫穷”之中窥见了难得的人生情怀,也找到了反照自我的样本。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