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看福建
2018-08-10   作者:蔡茂楷   来源:农民日报

 ■全省2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具有旅游资源的村达472个

 ■至2017年148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旅游脱贫约1700人

 ■2017年旅游从业人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05万元

 多方资金投入道路、饮水、公厕等设施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是旅游扶贫的基础性工作。”福建省农业厅扶贫开发综合协调处处长潘良镇说。为补上产业短板,福建运用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金等多方资金,加大投入,全面改善道路、饮水、公厕等一系列基础公共设施。

在财政资金方面,福建省出台多项措施,明确直接支持具有旅游资源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仅扶贫重点村一项,省里就下拨专项资金3580万元,用于扶贫重点村旅游规划、游客中心和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强化各市县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旅游扶贫,在三明市泰宁县,设立1200万元帮扶资金,重点扶持参与旅游扶贫的重点村建设。

在金融信贷方面,福建省统筹部分旅游扶贫重点村,对接农发行、中信银行等银行,设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在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红色旅游景区项目通过了省农发行信贷审批,获得贷款资金1.9亿元(第一期),主要用于对景区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财政资金和政策性信贷只是杠杆,在基础设施投入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各类社会资金。一度受资金之困的德化县于2014年,引进大龙湖旅游投资公司签订开发协议书,计划五年内投资2.2亿元,建设成拥有峡谷漂流探险、朝圣观光、山地运动等多个特色项目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龙湖峡谷漂流于2017年4月试运营,当年漂流人数突破3.5万人(次)。在妈祖信俗世界遗产地莆田湄洲岛北部的东蔡村,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投入,总投资1.78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一级渔满港项目正在紧张建设。

多方资金投入,夯实了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民宿、农家乐、特色商店、娱乐场所等各配套设施大为改善。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底,福建省148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停车场超280个、乡村旅游经营场所超900个、覆盖免费WiFi场所近400个。通过建、改、扩、管等相结合的方式,分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建设公共卫生厕所367个,同比增长近50%。

“到2020年,全省建设100个休闲集镇,开发1000个乡村旅游村,形成1万个具有福建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等各类旅游产品。”今年6月福建省政府出台的《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实施方案》,为乡村旅游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按照这一路线图,乡村游将为福建农村发展,农民脱贫提供巨大的空间。

一批地方特色民宿、美食、商品面世

在乡村旅游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当下,该怎样保持竞争力?为了不使旅游扶贫产品粗放化、同质化,成为热闹一时的面子工程,福建旅游部门立足实际,启动了“三个一批”工程,即:培育一批特色民宿,开发一批美食,提升一批特色商品。

福建中部山区有着特有的传统土堡建筑,大田县茶天下度假旅游公司董事长吴文盘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结合茶乡资源,由公司投资320万元,18户贫困户统一贷款扶贫资金90万元,共同建成了独具一格的茶园扶贫客栈,倍受游客欢迎,闯出一条“旅游+贫困户+村财收入”的扶贫新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把有条件的古民居和旧房改建成民宿,得到了农民的积极响应,目前,全省共有特色民宿约5440家,已成为乡村旅游增长幅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民以食为天”,乡村美食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抓住游客的“味觉”,挖掘传统美食、绿色美食文化,旅游部门开发了一批在地美食,扶持一批农民经营的乡村特色餐厅。在著名的古田会议旧址所在地上杭县古田镇,雷金荣建立了贵妃鸡主题农庄——畲家贵妃农庄,放养鸡、放养黑猪、放养黑兔、野生红菇,山里特有的美食吸引了大批食客。在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宁德市柘荣县,以农家乐饮食业为载体,带动全县旅游扶贫村发展农家乐20家,直接从业人数100多人,间接从业人300多人。

为促进旅游商品和美食伴手礼的销售,省旅游部门把开发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纳入全省旅游规划,组织开展“清新旅游,福建好礼”评选活动。山峰太子参、孟宗笋干、绿色建莲等300多种产品被评为“百佳旅游商品”和“百佳美食伴手礼”。三明市清流县元山村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花卉旅游产业,带动全村242户种植花卉,种花农户年人均纯收入2.1万元,其中贫困户9户,年人均纯收入6520元。

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在增加、素质在提升

乡村旅游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针对旅游从业人数多、文化素质较低等突出问题,福建省旅游部门从引导旅游企业、整合部门优势、开展各类培训三方面入手,出台系列措施,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的智力保障。

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的品牌优势和经验优势,加大对从事农家乐、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经营户的教育培训和开发指导,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据统计,福建省148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现拥有旅游从业人员约8300人,其中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约6000人,同比增长14.8%,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大大提升旅游扶贫软环境。

整合部门优势,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国家重点选拔的出来的人才(“三支一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积极投入当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去。在“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福鼎市赤溪村,村里100多名35岁以下返乡创业年轻人中,大中专以上就有30多名。当地旅游部门引导他们发展农家乐12家、特产店13家、民宿9家,开辟“电商”等新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通过本次培训,村里的旅游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方向。”在7月中旬举办的莆田市旅游扶贫培训班上,荔城区青垞村王向阳很有收获。青垞村被评为国家定点扶贫旅游村后,前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游泳池,今年引进了一个200多亩玫瑰园,初步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就业。下一步,村里将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围绕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宣传营销等主题,福建省旅游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近三年来,全省共培训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2.8万人次。


责任编辑:明仙